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418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3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第一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 题 四第 一 课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基础随堂巩固知能综合提升应 用 创 新 演 练第 一 课1了解孙中山早年求学及从政经历,认识革命伟人的探索历程2.掌握孙中山建立同盟会和成立中华民国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华民国的性质和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一、追寻救国之路1早年生活(1)求学经历:童年接受过私塾教育,后接受 近代教育。(2)弃医从政:中日甲午战争使孙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2建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 ,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西方恢复中国3策划广州起义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筹划在广州

2、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但由于计划泄露,起义还没有发动就遭失败。4考察欧美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到美国、英国等地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并在 中积极宣传革命,发展组织。华侨二、组建革命大同盟1背景蒙难脱险后,孙中山到达日本,宣传革命主张。2概况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归纳为“民族”“ ”“民生”三大主义。伦敦民权3评价(1)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 政党。(2)三民主义纲领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 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

3、结的旗帜。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三、缔造民国1前提(1)军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政治:孙中山回国并力主实行总统制; 年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12建立(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成果: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成立了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颁布了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临时参议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影响: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使 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民主共和探究升华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中说:“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

4、生问题尚待解决。”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一、辛亥革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

5、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迫,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提醒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辛亥革命同时又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如何认识和评价三民主义?项项目内容 实质实质进进步性局限性民族主义义反对对封建统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了民族平等思想,超越长长期以来“反清”口号狭隘的种族倾倾向;最大限度地打击击了清朝统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反满带满带 有反对满对满 洲贵贵族和反帝的双重含义义;把反满满

6、与建立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结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纲领 中最有号召力、最有群众基础础的一条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根源在于资产资产阶级阶级 的软软弱性,害怕帝国主义义干涉中国革命,幻想帝国主义义支持项项目 内容 实质实质进进步性局限性民权权主义义夺夺取政权权把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紧紧密结结合,把废废除专专制和建立民国联联系在一起;指出了封建专专制制度是封建上层层建筑的核心,是中国社会进进步的最大障碍。在理论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的中心问题问题 反对对封建专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专资产阶级专 政只重视视国家政权权形式,忽视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项项目 内容

7、实质实质进进步性局限性民生主义义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经济纲经济纲领领主观观上反映了对对人民的同情;认认识识到了土地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并想解决这这个问题问题没有反映农农民对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特别提醒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所以不敢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也不敢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考查点辛亥革命对对中国民主政治进进程的作用命题立意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并且颁颁布了中华华民国临时约临时约

8、法,因此极大地推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发展。但革命果实实最终终被袁世凯凯窃取,也没有改变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质,说说明民主政治的进进程不是一帆风顺风顺 的,所以我们们今天更应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民主政治大好局面例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社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

9、,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探究(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4)你认为在解释史实时应该注意什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观点的能力。第(3)问评价时注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不可空发议论。原因结合所学作答。第(4)问考查学生对史料运用的把握。答案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等。(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等等。(3)从横向讲,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1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材料2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从纵向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4)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基础随堂巩固点击进入知能综合提升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