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18942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历史文化演变简介 张戬炜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 化古城,史称“江东之地”、“江左 名区”,是苏南重要的政治 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之一。項羽独孤及(前232前202) 名籍,字羽,通常 被称作项羽,中国 古代杰出军事家及 著名政治人物(725777),唐朝散 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 人,徙常州,卒谥曰宪。 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 编诗二卷。常州亦是中国古代长江下游唯一一个跨江而治、 连通长江与太湖的城市。太平寰宇记在形容 常州战略地理重要性时说:“言地,则三吴襟带 之邦,百越舟车之会”,清乾隆帝对常州有“舟车 引百越,襟带控三吴”之语,说明其对常州的战 略地位认识。本次“文

2、化常州”讲座,主要介绍常州的地 名演变及概况、历史文化积累二个专题。“常州”地名演变及概况春秋,从公元前 770年 前476 年。“春秋五霸”齐 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和越王勾践。常州,是春 秋五霸之一的吴国的近畿。也 有资料表明,常州原是吴国都 。史载伍子胥为吴王阖闾建新 都城,名为“阖闾城”,此城的 遗址在常州武进区雪堰镇。常州历史上使用过延陵 、毗陵、毗坛、晋陵、 兰陵、常州等名称,并 有一别称龙城。延陵:常州建邑于春秋时期,周灵王二十 五年(公元前547年),因吴王寿梦之子季 札不愿继承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江阴 申港西)。吴王余祭遂就地册封季札,命 名为延陵,这是常州历史上

3、见诸文字最早 的名称,也是常州建邑之年。当时的延陵 邑作为季札的采邑,具体区域很大,大约 涵盖今常州、无锡、武进、江阴、丹阳一 带毗陵:常州周围多丘陵,西汉高祖五年(公 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设为县治。 三国时,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 ,成为二级行政区,管理毗陵县(现武进县 、无锡县)、武进县(现丹徒县)、云阳县 (现丹阳县)的农事,进行屯田垦殖。毗陵:常州周围多丘陵,西汉高祖 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 ,设为县治。三国时,吴嘉禾三年( 234年)置典农校尉,成为二级行政区 ,管理毗陵县(现武进县、无锡县)、 武进县(现丹徒县)、云阳县(现丹阳 县)的农事,进行屯

4、田垦殖。西晋太康 二年(公元281年),晋朝将毗陵升格 为郡,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 、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 县,是为江南大郡。毗坛:两汉之间,王莽当政的“新朝 ”时,常州曾改称过“毗坛”,但时 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 时又复称毗陵。晋陵: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 ),常州成为东海王的封地。为避东海 王世子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 后沿用290多年。兰陵: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07年),原 晋朝的士族豪门纷纷南迁,来到常州占地 聚居。其时常州地区侨郡甚多,晋陵境内 设有琅琊郡、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等 ,直至南朝末期(约公元589年)方先后 废止。其中侨郡

5、兰陵郡兰陵县后来出了南 朝二代萧姓皇帝,晋陵一度改称“兰陵” 。为了与山东的兰陵相区别,将常州称为 “南兰陵”。常州: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皇朝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废郡治,以州 统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将原设 于常熟县的常州府,移至常州。先辖常 熟、晋陵、无锡、义兴(宜兴)、江阴5 县, “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不久, 常熟归苏州,常州辖晋陵、无锡、义兴 (宜兴)、江阴4县。其后,常州又改称 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 很短暂。常州之名,不论为郡、冠州、 称府,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六龙城:常州在历史上 还有过一个别称叫“六 龙城”,其出处为梁武 帝萧衍“六龙入寝”

6、典 故。宋相王安石留下“ 金钟覆六龙”典故。宋 相李纲留下“六龙城色 郁嵯峨”词句。其后被 乾隆改为“龙城”。历朝常州所管理的地域春秋战国时期:季札时代是常州的开 郡之时,当时称为“延陵”,其涵盖 的区域,大致为目前的武进、无锡、 宜兴、江阴,及丹阳、丹徒的一部份 区域。三国:三国时常州属东吴孙权, 设典农校尉,为二级行政区,管 理毗陵县(现武进县和无锡县) 、武进县(现丹徒县)、云阳县 (现丹阳县)的农事。晋朝:常州自晋代成郡,辖丹徒 、曲阿(丹阳)、武进、延陵、 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 。但东晋年间,境内曾有数十个 侨置郡县,均为北方南下移民。南北朝:南北朝时,常州属南朝地界,辖 地

7、区域没有变化。 隋朝:隋朝时,区划调整,废东晋及南朝 郡县,常州辖晋陵(武进)、无锡、义兴 (宜兴)、江阴4县,原侨置郡县全部撤 销。 唐朝:唐朝时,将晋朝士族豪门所设的兰 陵(南兰陵)改称“武进”,常州仍为郡 治规格,辖武进、无锡、义兴(宜兴)、 晋陵、江阴5县。宋朝:宋朝改常州为“州”,在管 辖方面承袭唐朝体制,没有改变。 元朝:元朝建立后,元人在常州设 “路”,称“常州路”,改无锡、 宜兴为“州”,晋陵、武进为县, 这4个县城仍归常州管辖。 明朝:到了明朝,常州被改为“府 ”,常州府辖无锡、武进、宜兴、 江阴、靖江5县,从此靖江成为县而 归常州直辖。清朝:清朝建立后,将常州所辖之县进 行

8、了重新拆分。武进拆为武进、阳湖两 县,无锡拆为无锡、金匮两县,宜兴拆 为宜兴、荆溪两县,江阴、靖江没有动 。常州自此因辖此8个县而被称为“八邑 名都”。当时常州府的属地边界,东到 苏州府常熟县,西抵镇江府丹阳县,南 达湖州府长兴县,北连扬州府泰兴县。 这个状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撤消府治,实行省辖县制。建国后,常州设市、无锡设市。县域设 地区管理。 1980年代后,常州辖武进、金坛、溧阳 三市至今。常州历代之要1、宋代中国第四大城市斯波义信先生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所编制的宋代城郭规模资料一览表表 明,两宋时代城郭规模最大的是杭州, 外城周长70里,其次是开封府,新城周 长50.5

9、里,其次是苏州,外城周长42里 ,常州名列第四,外城周长27.1里。2、苏常熟、天下足常州自古一直是东南漕运的咽喉之地。为“东南要冲,自苏 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者,无不由此途出”, 是“赋必由之路”。谚曰苏常熟,天下足。3、中吴要辅、八邑名都常州因2500余年的历史上一直占有地形之胜、且人 才辈出而被称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所谓“ 中吴要辅”,指常州春秋时曾是吴国的属地,同时 又是官府漕运、兵家往来的要冲。至于“八邑名都 ”,该说法自清代始,指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 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8个县,是这8 个县的管理机构所在。4、人才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中国比较人才学专家缪

10、进鸿,其科举制度衰亡 与“东南”人才辈出一书指出,目前的常州,位 居苏州、杭州之后,名列第三位。历史上的常州, 中国第一。5、常州历代著名州官季子黄歇孙权郗鉴谢玄谢安萧道成萧衍李栖筠王安石6、白云溪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常 州太守李余庆,开常州后河,名为“白 云溪”,判定30年后出状元。没几年, 常州钱公辅获探花。又过几年,常州胡 宗愈获榜眼。第30年,余中获状元。李 余庆死后,葬常州城东横山。沈括在 梦溪笔谈中说:李余庆“公强政疾恶 ,墓土可以疗虐。”去李余庆后约80年 ,宋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0年), 太守朱彦重修,言明年再出状元。修后 ,次年,霍端友获状元。代代修

11、河,是 郡守大事。沿河名人:瞿秋白、王安石 、苏东坡、黄仲则、赵翼、恽南田、赵 熊诏、庄存与、周璇。五状元七公卿: 霍端友、杨廷鉴、吕宫、庄培因、赵熊 诏。历史文化积累一个地区的文化积累,主要有几个方面构成 1、历史文化的形成。 2、历史文化的传承。 3、文学艺术的兴盛。 4、商业文明的程度。 常州市的文化积累,可从神话传说、地区的学统、 艺统、商统这四个方面,考察其过程。一、神话传说端午节的传说常州地区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无关。 历史上常州地区过端午,是纪念伍子胥的。 吴越春秋载:吴王在伍子胥自刎后,以 皮革裹其尸投之于闾江之上。同时,令巫师 招子胥魂于米中,用芦叶包住,再用细绳捆 紧,

12、入锅煮透。吃粽子,就是吃伍子胥的肉 。让他无法还魂。二、常州学统常州民风重学,历代以耕读传家。陆游说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不是诳语。常州学人,心气甚高。常州画派曾“耻为天下第二手”之语,阳湖文派亦曾有名言:“事事当争第一流”。常州的传统文化精神,概括起来说,是“谦和坚毅、 重学多思、厚德兼容、诚信守仁”。常州之学风 始于春秋 兴于永嘉 成于两宋 立于明清春秋:季子肇文 常州开郡之祖季札, 是春秋贤人,与周公 姬旦齐名。孔子向季 子学礼。季子让国、 观乐、挂剑、救陈、 守仁。永嘉:衣冠过江 司马、王、谢、萧等名门大族过江,客居常 州。 齐梁贮书14万卷,诗歌、文赋、文论、绘画, 为盛唐文化奠

13、定基础。刘勰与文心雕龙:刘勰,东莞莒 人。按常州市志志考:“晋陵境 内尚有南兰陵、南东莞等侨郡,及莒 、东莞、姑幕等县”。按“永嘉南渡 ”发生的时间,在公元307年312年 间。刘勰的出生年代,约在公元465 年466年间,与“永嘉南渡”已隔 约160年。两宋: 王安石在常州写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苏东坡11次到常州,与常州文人交往,逝 于常州。 杨时居常州18年。杨时传给罗从彦,罗 从彦传给李侗,李侗传给朱熹。明清: 谢应芳继绝学,重传理学。 唐顺之提出“唐宋八大家”、授戚继 光枪法、传“经世致用”之学。 顾宪成、李应升、高攀龙等组成“东 林党”。清代:“一国五派”毗陵诗国 今文经派 阳湖文

14、派 常州词派 常州画派 孟河医派常州“毗陵诗国”之说,最初见于清初浙 江诗人查慎行的续毗陵诗录:“毗陵 诗国千年事。”清代诗人吴应奎的万首 论诗绝句中说常州是“毗陵诗派早知归 。”清末大儒梁启超亦有“阳湖诗派”一 说,见饮冰室专集之一百三:“常州 在有清一代,无论哪一门学问,都有与人 不同的地方。古文有阳湖派,词有阳湖派 ,诗亦有阳湖派。”毗陵诗国今文经派是一个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 史、政治史、学术史的学术流派。它由清代 常州经学家庄存舆奠基开创、由庄存舆的外 甥刘逢禄发扬光大,经过近百年的流传,影 响遍及全国,学派主要成员都为中国近代思 想界、政治界、学术界的硕儒宗师。另外, 晚清以降的

15、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无论 思想体系、政治主张、学术方向有多少不同 之处,几乎都或接受、或研究过常州学派的 学说。今文经派阳湖文派脱胎于桐城文派,在桐城文派 一统文坛的情况下,别立新宗,开门立 派,成为与桐城文派分庭抗礼的文学流 派。 “阳湖文派”是一个事先没有组织与纲 领、没有公认的领袖人物的文学流派。 阳湖文派的文学主张、领袖人物、主要 成员,都是由后来的学人们来命名、归 纳、提练、总结的。 “阳湖文派”以恽敬、张惠言、李兆洛 为宗师。阳湖文派常州词派: “阳羡词派”、“常州词派”是清中期词坛的词学流派 。“阳羡词派”崛起于清初,“常州词派”创立于清嘉 庆年间,大倡于清道光年间,影响所及

16、,直到现代。 “阳羡词派”的开山宗师是常州府宜兴县的陈维崧,流 派影响及于清康熙后期。“常州词派”的创始人为张惠 言、张琦兄弟。第二代词学家、词人周济完成了常州词 派的理论体系,影响清中期词风,衍变至今。常州画派: 常州画派是恽南田开创的一个花鸟画 流派。没骨写生花卉画法,作为中国 花鸟传统画法之一,湮没了几百年, 恽南田以“耻为天下第二手”的精神 ,“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宗, 一洗时习,独开生面”,创造性地恢 复和发扬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使 得原来中国画坛以“勾花点叶”派为 画中末流的观念为之一扫,赢得了众 多的追随者,开创了“常州画派”。孟河医派: 有清一代到民国初年,常州一府入各类史籍的名 医有近百人,这些名医留下的医学著作有近百部 千卷之多。可谓云蒸霞蔚,蔚为大观。 孟河,常州西北一个镇,有一旧称,为“兰陵古 墟”。这是因为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 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