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88193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3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编写原则 及内容安排的说明 编写组一、编写的指导思想(一)这两章的编写既力求准确地阐 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又力求站 在21世纪的高度,反映时代的和实践 发展的要求,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编写的指导思想(二)在阐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四个分清” ,即: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 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 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 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 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一、编

2、写的指导思想(三)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树立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的坚定信念。二、主要特点(一)突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 义的理论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 论体系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论基础(1)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 律 是重要的分析工具.如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和质 变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的规律等.它们在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中得到的广泛 的运用.没有这些规律性认识和运用,不可能揭示资 本主义的本质,不懂这些规律,也

3、不可能理解资本主 义的本质. 二、主要特点(2)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是重要的理论支撑.如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 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基本矛盾是社 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阶级对立是阶级社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革命和改革对社 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的观点;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的观点,是资本主义研究的直接理 论基础.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最伟大的两个贡 献之一.二、主要特点2.预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的目标和终级任务马

4、克思主义理论的终级目标和最高任 务,是提出并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 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 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 的预言,并对之进行了初步的描绘。对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言和描绘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崇高品格,充分显示了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终极关怀和对 人的自由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的无限憧景。 二、主要特点3,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理 论体系,是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 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生产关 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服务于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构建的.二、主要特点通过

5、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解决 的三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 抽象的人类理性和永恒主义的体现,而是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体现;二是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的建立要靠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 而不能仅仅通过宣传和改良来实现;三是变 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是受剥削受压迫 的无产阶级而不是个别达官贵人或天才人物 。 二、主要特点(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阐述 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本书第四章和第五章阐述的是关于资本主义 社会的理论,而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既包括经 济基础的研究,也包括上层建筑的研究.着重阐明 资

6、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自的特点及其内 在联系,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有更系统和 更完整的认识和了解,避免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片 面性和局限性。二、主要特点(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既重视对 其运行机制和质的规定性进行研究,也重视 对其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及性质进行研究。本书第四章侧重阐明关于私有制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的规 律性及质的规定性的基本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和 剩余价值论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理论。第五章 侧重阐明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 和变化趋势的理论,如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 垄断的理论;垄断资本主义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

7、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理 论等. 二、主要特点(四)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 本原理进行阐述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 资本主义的经典理论,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 最基本的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同时 ,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资 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和新变化进行研究,力 求提出新观点和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更加 贴近现实,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二、主要特点(五)在体系安排上,力求突出重点,内 容精炼,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 基本原理。教材,包括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 会主义,全书字数为21万字。其中,第四章的字 数

8、为3.3万;第五章的字数为2.4万,两章总字数约 为5.8万。 二、主要特点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共 有三节,总计3.3万,其中: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主要阐述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和劳动价值理论,字数为1.1万;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主要阐 述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字数为1.4万;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理论, 字数为0.8万。二、主要特点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共 有三节,总计:2.4万 ,其中: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着重阐述垄断资本主

9、义形成和发展以及经济全 球化理论,字数为1.3万;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阐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 新发展和新变化,字数为0.6万;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主要阐述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两 个必然”和“两个决不可能”理论,字数为053万 。二、主要特点从最终完成的书稿的内容安排和表述 方法看,特点是鲜明的:一是内容比较全面,基本上把马克思主义关 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劳动价值理论和 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资本主义新发展的理论都反映 了出来,比较好地处理了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 关系,尽可能做到对资本主义的逻辑分析与资本 主义发展的

10、历史进程相统一。 二、主要特点二是文字表述比较简炼。在教材中, 我们尽可能做到在有限的篇幅里完整准确地 阐述基本原理.对各个原理的表述方式仔细 推敲,字斟句酌。原理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对原理的阐述是高度概括的。教师可以在教 学中,根据教学的要求和进度,运用灵活的 教学方法,对相关概念和原理做进一步的分 析和论述.三,关于第四,五两章的重点问题(一)核心命题(二)贯穿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发展 理论体系的主线(三)贯穿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 理论体系的主线(亦即第四和第五章的 主线)(四)基本方法(一) 核心命题核心命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人 “不是处在某种虚

11、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 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 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 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73页. 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都把人的本性 看做是趋利避害的.这样的人也就是经济人.自 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始终把经 济人作为核心命题体现在其思想体系中. 1,人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人因为社会性 而与动物相区别.2,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是由人的劳动决定 的.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劳动的社会性源于劳动分工和协 作.4,劳动分工和协作则根源于人的生存需 要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是 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最高层次的

12、需要是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5,人的劳动的社会性的程度取决于劳动分 工和协作的规模,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二)贯穿马克思主义社会形 态发展理论体系的主线主线: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从统一,到 分离,再到统一.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1,人的存在(作为类)是社会性的, 它决定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而人的本 质的社会性决定于人的劳动.劳动是最 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 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二)贯穿马克思主义社会发 展理论体系的主线2,当人的劳动为自己所自主支配 时,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是统一的;当人 的劳动为他人支配时,人的存在就与人 的本质相分离了.3,人的劳动的社

13、会性有不同的实 现形式.当劳动被劳动者自己支配时,劳 动的社会性采取直接社会劳动的形式; 当劳动被别人支配时,劳动的社会性采 取间接的表现形式,如私人劳动之间的 交换,(二)贯穿马克思主义社会发 展理论体系的主线4,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统一还 是分离取决于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 结合方式,即生产关系,最终取决于 生产力. 劳动工具对生产关系的形 式有重要作用.手推磨产生封建主 社会,蒸汽机产生资本家社会.(二)贯穿马克思主义社会发 展理论体系的主线4,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原始公 有制社会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统一的社会;奴 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的存 在与人的本质分离的社会;社会主义和共

14、产 主义社会是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重新统一的 社会形态.5,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 的分离,表现为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的对立, 自己的劳动成为异己的力量,即被资本支配 的雇佣劳动.资本的人格化是资本家,所以,劳 动者与自己的劳动的对立,表现为雇佣劳动 者与资本家的对立,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对立.(三)贯穿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主线1,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与人 的本质的分离,表现为劳动者与自己的 劳动的对立,自己的劳动成为异己的力 量,即被资本支配的雇佣劳动.资本的人 格化是资本家,所以,劳动者与自己的劳 动的对立,表现为雇佣劳动者与资本家 的对立,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15、级的对立.( 见第四章)(三)贯穿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主线2,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科学 技术进步的外在推力,造就了打破劳动者与 自己的劳动相对立,即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 相分离格局的物质力量和社会力量:高度社 会化的生产和有组织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会发生使雇佣劳动者与资本家阶级 的对立趋于缓和的局部调整(见第五章第一 节和第二节)(三)贯穿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 义的理论体系的主线3, 雇佣劳动者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对 抗根本消除的条件:除非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相统一,否则 人的社会存在就难以为继.也就是说,雇佣劳 动者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对抗的消除,在根 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第五章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体系的逻辑线 索1,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 会2,经济形式 产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计划经济 3,法权原则 平均主义 等价交换 形式平等实质不平等 真正平等4,劳动转化 使用价值 价值和货币 资本,工资和 剩余价值 物质财富和闲 遐5.劳动构成 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和自由劳动6,劳动形式 直接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 雇佣劳动(劳动力商品化) 直接社会劳动7,阶级关系 无阶级 有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