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88180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张光华选自列子的愚公移山是一篇有名的寓言故事,生动的故事情节充满神话色彩,寓意深刻,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文中愚公是作者着意刻画的艺术形象。他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胜天怀有坚定的信念。为了突出愚公形象这一人物,作者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写了智叟的形象。尽管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的淋漓尽致。智叟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 ,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 “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的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以残年余力,曾不

2、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话说的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极尽信口开河之能事。文章把这一目光短浅知难而退的形象作为衬托,突出愚公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作者故意借命名的“是非颠倒”来加重对比的色彩,含有对那些鼠目寸光、畏惧困难而又自以为是聪明者的讽刺与批评,使人自然得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结论来。正是出于对人物的上述理解,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分析人物形象,我自以为学生会顺利得出结论。但当我在课堂上抛出对“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人物理解结论时,学生的分析却与我的预想大相径庭。生甲:“愚公实愚。倘若他的子孙中有一二个头脑发昏欲毕力平险者尚情

3、有可原,作为长者的愚公应该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可他竟然去移山,莫不是老糊涂了?”此言一出,学生间就炸开了锅。生乙:“我完全赞同这一看法。愚公不自量力,他完全可以举家搬迁,费一日搬家之劳顿,享一世安居之清闲。 ”生丙:“愚公家长制作风严重。以一人之私利,毁全家之安逸。 ”生丁:“愚公不但愚不可耐,而且殃及子孙。 ”看来此时不加引导,学生势必离题千里。但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强行把我的结论直接抛给他们,不仅不被学生认可,反而在学生心中容易产生死疙瘩。一旦形成逆反心理,非但学生不买你的帐,反而使自己下不了台。于是我想改变一下我原先的设计。“同学们,你们对愚公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这很好。为了深化我们对人物

4、形象的认识。现在我提议展开课堂辩论。辩题:愚公智叟孰智孰愚?正方:愚公愚,智叟智。反方: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既然大家都倾向于正方观点,那么就请同学们做正方,我做反方。首先请正方代表发表你方观点。 ”我的提议让学生眼睛为之一亮,一下子来了兴趣。很快的把己方观点亮了出来,全面、尖刻,并自信的等待我的“理屈词穷” 。“同学们,尽管你方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但大家忽视了文章的这些细节:愚公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恰恰是其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显然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杂然相许 ,更是民主的得到子孙的支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正表明他有发展变化的眼光;

5、感动天帝,将山搬走,难道不是其精神感人至深、力量之大吗?这种精神的实质正是排除万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由此我方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同时,我方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 5 号、6 号的成功发射,非典、禽流感的有效防治?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中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追寻明天的太阳。 ”我说的感情充沛,完全发自内心。说完后,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学生理解了这则寓言的寓意,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我的观点。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种认识: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2008 级教育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