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7778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规律(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莫斯科时间29日早上卢比扬卡”地铁站和“ 文化公园”地铁站分别发生爆炸事件, 两起 爆炸仅间隔42分钟。目前两起爆炸的死亡人 数已达41人。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联邦检察院调查 委员会3月29日将发生在莫斯科“卢比扬卡” 地铁站和“文化公园”地铁站的连环爆炸事 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28日下午,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 。截止到18时30分,初步核查情况为,当班下井261 人,升井138人,123人被困井下。被困的人员不是 工人,而是施工人员,被困人员多为山西、河北、 湖南、贵州4省籍农民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就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作出

2、重要指示,要求全力 抢救被困人员。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已赶赴现场,指 挥救援。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 主义(整个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发展、全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013年月日,安倍在国会答辩中再次重申“侵 略定义未定论”,称学术界对侵略定义存在各种讨论, 政治家不应介入。 4月28日,在东京宪政纪念馆举办的“恢复主权重 返国际社会纪念典礼”上,安倍举手三呼“天皇陛下万岁 ”。(详见:

3、安倍穿军装登坦克 三呼“天皇万岁”被消音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23日在参议院答辩时称,“ 侵略”的定义在学术乃至国际上都没有定论。 日本共同社4月21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 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 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10日再次公开表达了希望 前去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愿,并称作为一国领导者,对“ 先烈”表达尊敬之意理所应当。 3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日本称:东京 审判)制裁日本战犯的审判结果提出质疑。 2013年月日,安倍称日本领导人对靖国神社祭祀的 亡灵表达敬意理所当然。 北京时

4、间2013年2月23日凌晨,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在华盛顿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 题为“日本回来了”的演讲。安倍借此向世界宣誓:日本永远不 做“二级国家”,“一个强大的日本回来了”。 2013年月日,安倍在启程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 采访时称,同日本和其他亚洲邻国的冲突是中国根深蒂固的 需求。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2月15日下午出席自民党宪法修 正推进总部会议时称,将修宪定位为“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表 现出其在任期内实现修宪的强烈意愿。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2月1日在参院全体会议上就钓 鱼岛问题宣称,“与中国之间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 也不存在应

5、该搁置的问题”,对搁置一说予以否认。(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 观意志决定,把精神看成人类 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 想动机,没有追溯到产生这 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社会存在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思考: 为什么过去 人们在历史观上 会陷入唯心主义 的错误?阶级局限、生产力局限 、认识对象的特殊性 没有从实践出发(一)社会存在与

6、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和 的有机统一;唯 物辩证的 和唯物辩证的 的有 机统一。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思考: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 规律,作出科学的阐述?无产阶级、生产力 从实践出发(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物质方面社会意识精神方面(如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等,主要是指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如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 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例: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

7、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 境 G. 文学艺术BCDF(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桐乡,什么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 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为什么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 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 方捡煤渣老

8、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 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 桐乡市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来“医治”这 个 “癌症” ?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桐乡市政府采取的对策对“医治” 城市的“ 癌症”效果如何(试举一例)?中国最佳休闲闲旅游城市 国家卫卫生城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 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面对城市的“癌症”,政府制定了积极 的缓解政策,但为什么一部分人的环保意识依然比较 淡薄?(一)社会存在

9、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先于或落后于)(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 上是实践的,打开社会历史奥秘 的钥匙。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10、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 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例题2】( 2009年浙江文综)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 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 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 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 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 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

11、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 创造 A. B. C.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宋代当时的社会决定了当时的人们相 信神灵的存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受当时具体历史条件的局限, 故选。表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二者都是社会 存在,不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故排除。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 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机器计算机自动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2、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 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 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从根本上说,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改革和完善的是什么?(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 ,改革生产关系中与

13、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 分,建立与生产力相结合的生产关系,从而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社会铁制工具蒸汽机电子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 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 社会形态的更替。(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 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

14、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 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 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吗?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

15、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制度和设施 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 过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实现的。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内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