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7134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资料请见 http:/ http:/ 2011 届高三 12 月月考语 文 试 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桑之未落, 。 (诗经氓 )(2)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5)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子周身之帛缕。 (杜牧阿房宫赋 )(6)吾尝跛而望矣, 。 (苟子劝学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太学生何蕃传 韩 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

2、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 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 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 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 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 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 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 ”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

3、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 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 ”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官之士不从乱, 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 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 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 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注:助教、博士:太学教师;司业、祭酒:太学官员;朱泚之乱:唐德宗建 中四年,泾原军

4、朱泚反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交谈 B以之升于礼部 升:上报 C于是太学阙祭酒 阙:空缺 D施者不遐也 遐:远 3下列几组句子,分别表现了何蕃孝和勇的一组是(3 分)( )更多资料请见 http:/ http:/ 初入太学,岁率一归 阂亲之老不自克 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蕃之力不任其体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何蕃求学王十多年,刻苦自励每年参加进士考试。他毫不气馁的精神感动了太 学生们,太学生纷纷写文章向朝廷推荐他。 B了解何蕃情况的公卿大

5、夫虽多,但因不是礼部官员,爱莫能助。而何蕃又与一些礼 部官员不合,故不被录用。 C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设法阻拦他,向司业阳城求助。 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 D何蕃才德俱佳,却像卑下的湖沼一样难以施展才华,作者对此深表惋惜,向时借 本文对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给予了披露。 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 译: 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

6、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1)首联“窥”字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 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一个 的形象跃然纸上。 (2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 ,对作晶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凤姐小产,探春协助理家。赵姨娘和女儿大闹后,探春痛斥赵姨娘。后亲娘舅死 了, 探春趁机“赏银”二十。又精简开支,除宝云外,取消众人上学多领的费用。 安排下人承包各项事务,多劳多得。探春理家得到肯定与支持。 红楼梦 B黛玉生病,宝钗来探望。

7、宝钗的体贴让黛玉感激。黛玉说先前还认为她是多心的入,心里藏好,义感激她没挑明自己读西厢记 牡丹亭 ,并说无依无靠的苦衷。 宝钗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强一点,也算同病相怜。 红楼梦 C曹操攻卜徐州后,欲取。下邳,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曹操派人劝降,关 羽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 一旦有了消患,不管千里万星,马上辞去。曹操应允。 三国演义更多资料请见 http:/ http:/ 有“奇迹王朝”的人嫁给他, 他就要被处死。出于对甘果瓦的同情,爱斯梅拉达按 照摔罐成婚的规矩,与甘果瓦结成名义夫妻乞巴黎圣母院 E聂赫留朵夫再次要求探监,恰好有英国客人

8、想参观监狱。将军就开了通行证,让聂 赫留朵夫陪同英国人_起去。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一种需要家庭和孩子的想 法涌上心头。然而,玛丝洛娃己决定跟西蒙松走,聂赫留朵夫知道后感到欣慰。 复活 8简答题。 (100 字左右) (5 分) 红楼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丫鬟形象,鸳鸯便是其中翘楚, 、请简述“鸳鸯抗 婚”的情节。(二)文化经典阅读 9阅读下面二则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分)万章问日:“敢间友。 ”孟子日:“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 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章下 ) 孟子谓万章日:“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9、。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 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孟子说的“不挟”即不要有倚仗的念头。 B “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的人。C与令人交友务必要颂读其诗文,做到“知其人”后方可结交。D选段,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3 分)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l2 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

10、据个人的口味嗜好, 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 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 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 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 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

11、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更多资料请见 http:/ http:/ 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 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 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 化为“茶

12、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 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 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 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 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 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不仅包括茶应是

13、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 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 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 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 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 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10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3 分)( ) A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14、“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惮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空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 “和”是中国苛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11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 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 他配料,只用开水泡 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道”的真 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 己,达到“全性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