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6036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7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二模间备考(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答题思路:语言手法形象情感意境效果 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写得怎么样东城: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17分)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束缊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 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 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束缊 (yn):捆乱麻做火把。元:通“原”。胡床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1(7分) (略) 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 境试作分析。(4分) 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 语境试作分析。(4分)什么特点?方式手

2、法语言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反复“何妨”,直抒胸臆,反问语气情感强烈(怎么写)怎样语境?(写了什么)1、读诗:语言通俗易懂 2、联系题,选择题可能会提供有用信息。读诗 天寒路滑马蹄僵:夜行艰难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读书人身份、洒脱性格元是王郎,来送刘郎:朋友情深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志趣相投,相与甚欢,纵情任性,洒脱自在,狂放不羁还有表达效果(写得怎样)东城示例: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一句运用了 反复、反问的修辞,对那些旁观者直接表达出作者 的坚定态度,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 (评分标准:对诗句进行解说2分,结合诗句分析 作者情感2分。)以反问手法直抒胸臆,表

3、现自己不拘世俗,态 度鲜明,情感强烈;又以反复手法加以渲染,其激 越之情,狂放之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最后两句 完成了诗人形象的塑造,一个狂放不羁个性鲜明的 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宣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新城道中(二首选一) 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注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 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铜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 12(7分) 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全诗来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

4、4分)从全诗来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 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1、基本问题(求懂):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形象)?表现了什么情感?(联系全诗主旨考虑情感)用了什么手法?2、具体问题(求会):题目要求答什么?(作用:形式、内容)有什么限制或提示?(“从全诗来看”,“前二句”即首句)宣武答案:“欲山行”总启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具体所 见引路。“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 为全诗奠定情感基础。“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 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1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 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 耳”;

5、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 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 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 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 (10分) 【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 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题目有点绕,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更高:既要分析 本诗中的比喻之妙或拙;又要分析其他诗中的比喻;并要 以其他诗中的比喻来类比或衬托这句诗之妙或拙,将两者 联系起来;当然,还要观点鲜明。这样除语言外,实实在 在的给分点就有了四个

6、。我同意这种看法,好的比喻应该是形神兼备,这首诗 第二联的比喻确实是有些俗气。苏轼将晴云比作絮帽,将 初日比作铜钲,喻体为生活中常见之物,虽形象生动,却 也着实缺少了美感、新意。这样的比喻只是取其形似,而 没有考虑到神似的方面。相比较而言,李煜的虞美人 便略胜一筹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中将愁绪无边比作绵延不断的溪水,其多其绵长之神 似让人不禁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这样的比喻不仅准确传 达了的情感,同时也给人深刻印象,得以千古流传。与之 相比,“絮帽”“铜钲”仅仅从形似的角度设喻便显得黯然失 色了。我认为,比喻这一修辞的运用更使全诗生动形象,为诗增 色。因此,我不同意“此

7、法拙耳”的看法。纵观东坡之诗词 ,运用比喻之处,比比皆是。念奴娇中“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即运用比喻。词人将滔滔不息的 浪花比作洁白剔透的雪,气势雄浑轩昂,如海浪般奔腾不 息,令人回味遐想,并借此比喻表达豪迈刚劲的情感,形 象恰当。本诗同样借比喻抒情,自然恰当:因为这首诗抒 发的乃是对乡间生活及自然的向往喜爱,用“絮帽”“铜钲” 这类朴实、通俗的词为喻,是就近取材,使全诗更显田园 特色,与整首诗表现的内容及整体意境相吻合。大 阅 读1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6分) 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2010届北京市试测题: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 种云

8、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 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 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 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 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喻指文化上的高峰(解释含义),它离人们很遥 远,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它(说明特点)。学生答案:文化上的高峰是天才,总是孤独的,离大家 很远,难被认识。宣 武 大 阅 读哲理性较强的散文鹭 鸶 国 境按表达方式初步了解文章的“形”与“神” 分析概括所记叙描写的人事物的特点分析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语段之间的关系连缀各层次的议论抒情句,找出作者的情感 线索,概括主旨了解议

9、论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驱车穿越苗栗的田间公路时,惊见一只鹭鸶悠悠飞起。 我不得不缓停车子在路边,注视那稀有禽鸟的盘旋。我甚 至熄掉引擎,只因为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并且感到震撼 。车窗外的白鸟,展翅的姿势何其优游自在,飞翔的速度 何其从容不迫。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那白色的鹭鸶在绿 色的水田巡行低飞。凡是它飞过的地方,都构成一方安详 的国度。最后,它停驻在远处的田埂,背景正好是一幢幽 静、古老的农庄。眼前的景色指什么?这一段景物描写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鹭鸶农庄安详 悠游自在,从容不迫幽静古老第一次写农庄,请诵读,你的语气中有震撼吗? 为什么鹭鸶这样的形象能打动我?鹭鸶有为什么如此从容?白

10、色的鹭鸶,似乎在引导我恢复久已遗忘的记忆。由 于它的存在,我才知道自己失去了许多。葱郁的竹林, 谦逊的农舍,写意的流水,无私的稻田,一时之间都回 到我的眼前。鹭鸶的白翼,竟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 竟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我竟一时无语。它站在那 里,旁若无人,睥睨四顾,孤高的站姿,几许鄙夷、几 许傲慢的神情,如此自然地把这块土地当做它的领土。 面对这白鹭,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这一段的表达方式? 主要内容写什么?其中 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鹭鸶“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把这当做它的领土;而 我则失去了“许多” 谦逊的农舍,写意的流水,无私 的稻田 (自然、领地或叫家园)。夹叙

11、夹议多年来,我在旅途上不停奔波,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现在, 闯入鹭鸶的国境,我一时竟不知所措。同样的景色,不也存在于我 年轻的时光中?那时坐在自己家乡的山头,俯望一片充满生机的土 地。我接受过山河的祝福,接受过稻穗的颂赞和乡间农庄的抚慰, 它们让我的人格成为芬芳泥土的延续。然后,我怀着一份过人的勇 气离开家乡,开始构思人生的理想。在长年的追逐过程中,我渐渐 放弃了最初的依靠。而所谓理想,岂非都是一些假想?如果不能与 自己的土地相衔接,如果不能救助走向衰微的家乡或负载生养自己 的国度,那么对理想的追逐不仅是虚幻,而且也是一种逃避。叙述由鹭鸶引出的“久已遗忘的的记忆”:我也有过自己的 土地(家乡

12、的山河、稻穗的滋养、农庄的抚慰) 但我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失去了这一切议论:鹭鸶的从容让我明白如果理想不能与自己的土地相 衔接,那样的理想就是虚幻的,不能救助自己的家园就是 逃避。这就为上文的“自卑”做了注脚。表达方式? 叙述和议论鹭鸶再次展翅飞起,在农庄前的低空回旋。它左顾右 盼,缓缓控制着速度。暮霭渐渐下降,它的羽毛反而显 得更为洁白明亮。然后,绕了两圈,它又回到了原点停 驻。我爱极了以这样的角度观察它,我更可同时端详那 安逸的农庄:色调灰暗的瓦片,配合着淡淡的白墙,与 屋前的绿色水田构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种颜色的合成, 毫不矫情,坦然面对广阔的天地。无悔无罪的风景,对 照了我卑微的内心风景都

13、市里浮华的颜色,仍暗藏 在我内心一角,果然禁不起乡间水田素朴的检验。描写:写景状物议论抒情眼前之景:自然素朴,给人坦然之感 我:卑微、浮华 结论:我“禁不起乡间水田素朴的检验”,照应了上段的“自卑”表达方式?偶然路过苗栗,这片我不曾给予丝毫关注的县境,它却 让我再一次寻回失去的时光。在不知名的农庄前,鹭鸶成 为我全新的隐喻。回到家乡,我以为已经了解故土。可事 实是,那样多的未知,我未曾探访。出现在眼前的农庄, 矮檐长墙,白屋绿荫,掩藏着一个旧梦,此时的我,应该 可以给予新的定义与诠释。逝去的,并不等于全然消失, 追寻理想,不必然要放弃旧梦。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因回忆而有所感悟结论:故土(农庄)

14、掩藏着旧梦,而追寻理想,不是“必 然要放弃旧梦”,我现在就是那只鹭鸶,我能像它装点乡 间美景、坚守自己“国境” 那样追寻理想却也心怀故土, 不放弃旧梦 ,把理想和现实,和救助家乡,负载生养自 己的国度联系起来。苗栗平凡的乡间,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 表达方式:描写为什么这样结尾?以形象的画面点破题意:是鹭鸶让我对生活有了新 的感悟。这样结尾,形象别致,韵味悠长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表达自己对鹭鸶的 钦羡、敬慕和感激之情。19题:这里的“呼唤”,从本文来看,可能指哪些 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本文中的“呼唤”做 出领悟和阐释。 白鹭呼唤的是作者曾经的旧梦,是那一份坦荡 安逸的

15、心灵姿态与生活态度,是对于简朴纯净 的内心坚守与坦然。我们生活在这个每日被名 利追逐的社会,当前的路途布满荆棘,当我们 涨红了眼眶咬紧牙关一步步向前终于有一天才 发现,原来当初那些最简单的梦想已被丢弃, 每一次她时而幸福的呼吸都成了奢侈,我们沉 醉于外边的奢华与狂欢,却忘记想拥有的只是 最单纯的快乐,白鹭呼唤的是那一抹在乡野间 最纯朴的幸福!(黄也青) 这里的“呼唤”指对忙碌奔波于追求理想路 途上的人们回归本原的企盼。此时鹭鸶代表作 者心中最初的理想和愿望,渴望在迷途中找到 回归宁静天地的方向,它呼唤作者和读者不要 忘却旧梦,不要因为都市的浮华抛弃最初的梦 想。如作者一般,有许多曾经离开家乡远

16、走追 逐梦想的人都心怀本原:詹天佑留学归来铸铁 路是他听到故乡的召唤,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国 奉献,是他心系祖国铭记旧梦,更有无数海外 华人回归故土,投资建厂,为家乡的经济发展 奉献上一份自己的赤子之心。鹭鸶呼唤着新梦 与旧梦的融合。西城大阅读: 墓碑后面的字野地里偶遇一块墓碑,不经意看见墓碑上的几 个字“妈妈我想你”,作者感受到最真挚最无奈所以 也最震撼人心的亲情,而由此引发出独特而极有意 义的思考:原来我们的汉字有这样的魅力,能将人 心震撼,让你“惊心动魄”,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的 汉字,如何感受她的芳香高贵。参考答案: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妈妈我想你”中思念故去 亲人的感情的强烈,将人内心对于亲情的深沉感触充分彻 底地调动起来,甚至于难以自持。17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5分) 这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