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60321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6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4(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的 阶段特征中,最本质的是 A由分裂走向统一 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C诸侯国林立,兼并战争频繁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春秋后期,鲁国实行了“初税 亩”,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 其产生的结果有增加了国家收 入 承认了土地私有 促进了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加速了井 田制的瓦解 A B C D 下列符合李悝变法主张和措 施的是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度 ,选贤任能铲除井田疆界,事 实上破坏了井田制制定了中国 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创 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A B C D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 立的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的

2、推动C封建经济的发展D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相比 的相同点是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在商鞅变法的法令中,禁止 弃农经商的规定主要是为了 A保证战争的兵源 B废除旧贵族的特权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北魏的崛起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 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后,北方地区重新 陷入分裂和战乱。386年,拓跋珪重建代 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 ,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是 为道武帝。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 以来北方的分裂局面。同时,也为北方创 造了

3、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孝文帝 改革创造了条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黄河流 域前夕,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夺取 了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刘宋。中 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 在长江、淮河一带对峙,延续了一 百多年。北方先后出现了北魏、东 魏、西魏和北齐、北周等政权,南 方经历了宋、齐、梁、陈等四个王 朝。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从事征服兼 并的同时,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 统治方式。例如,拓跋珪在位期间, 解散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使 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 农桑;仿汉制设官。这样,拓跋部由 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 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同时,崔浩等 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

4、用,国家机构 日益完备。北魏还兴办太学,越来越 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政权主要依靠强 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 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例如:北魏政 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 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豪强地 主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严重影 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农 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 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 堪言。探究:均田制实行均田制的原因是什么? 大量农民依附豪强地主,国家赋税收 入减少 均田制要实行的前提是什么?国家拥有大量无主的荒地均田制的性质

5、是什么?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探究:均田制实行均田制的有什么意义? 对农民 对国家经济 对国家政治对民族融合从东汉时期起,豪强地主力量壮大起来 ,后来发展成权势更加强盛的士族地主。 他们通常采取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 。当时的田庄,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的性 质。田庄多为聚族而居,其中不少劳动者 虽与庄主同宗同姓,但同样受到剥削。更 多的劳动者是投身于庄园以求庇护的外姓 农民。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 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不但要从事繁重的 生产劳动,而且要承担军事义务,成为豪 强的私人武装。田庄式经营北魏还颁行了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 庸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 定数量的租调。这就

6、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 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 原来那些逃避政府掠夺、受庇于豪强的农 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 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推行新的租庸调制农民的福音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那时,农业 生产工具适应了精耕细作的需要。农民也注重耕作的功效 ,有“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谚语。孝文帝还重视水利建 设,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也发展 起来,畜牧业也得到发展。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尤 其显著。府库绢帛数量,达到了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制 瓷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为后来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荣

7、 起了促进作用。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在洛阳出现了很多大的市场;政 府又重新开始铸造铜钱,使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逐 步为货币交易取代。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与有长足的发展 。不仅与东亚,还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贸易关系。迁都洛阳以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 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具 体措施有: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孝文帝对儒学非常推崇,他在洛 阳建立孔子庙,亲自前往祭拜,还下诏兴办太学等学校, 广招生员,教授儒家经典。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孝文帝亲自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 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要求臣民按 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孝文帝模仿汉族

8、官制,将北魏 官制定为九品,改变官职名称。还修订律令,废除一些带 有奴隶制成分的落后残酷法律,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需要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 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 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改革以后,迁居洛阳的鲜卑族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 民,贵族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有的还兼事工商业。经济 生活的变化促使习俗的改变,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的文化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鲜 卑族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对北 方的经济起着一定的影响。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 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 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20余年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 过10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实权分别落入高欢 、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 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改革 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 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 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丢掉 的恰恰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 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