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81351 上传时间:2017-03-1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 经 病 学 神经病学 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由内科学发展而来 主要为研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神经病”不是“精神病”(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 (一) 神经系统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 (一) 神经系统 垂体瘤(巨大腺瘤伴出血) 颅内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亚急性期硬膜下出血 黑色素瘤 肝豆状核变性 脑囊虫病 多发性硬化 急性脑梗死 丘脑急性出血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 小脑扁桃体疝 正常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二) 肌肉系统 1

2、、神经 症肌无力) 2、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等)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二) 肌肉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其中定位诊断是基础,是基本功。 定位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分析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合神经解剖,初步判定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 定性诊断 1、血管性性疾病 2、感染性性疾病 3、肿瘤性疾病 4、外伤性疾病 5、中毒及变性疾病 6、遗传、先天发育异常疾病 7、自身免疫病 8、营养代谢疾病 15 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和定性) 熟悉解剖 认真观察 病情变化 举例 全面 查 辅助 检查 详细询问 病史 如何学好 神经病学 神经系统解剖 1、 脑的结构及功能 2、 脊髓的结构

3、及功能 3、脑神经(颅神经)结构及功能 4、周围神经的结构及功能 脑的结构及功能 1、大脑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叶) 2、内囊 3、基底神经节 4、间脑 5、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 6、小脑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颅内结构 大脑 额叶 顶叶 枕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外侧裂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胼胝体 25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投射特点 交叉(对侧支配) 倒置(但头不倒置) 投射范围大小与

4、 运动精细度 感觉灵敏度 成正比 额叶损害的临床 (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中央前回:运动障碍(瘫痪) 额上回后部近中央前回处损害:强握及摸索反射 额中回后部(优势半球) :书写中枢(书写障碍)、侧视中枢损害(共同偏视) 额下回后部(优势半球):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 精神症状:反应迟钝、淡漠、行为幼稚(额极病变)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桥小脑束损害 顶叶损害的临床 (缘上回、角回、中央后回) 缘上回( 优势半球 ):失用症(运用中枢 ) 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失读症 中央后回:感觉障碍 体像障碍:自体认识不能和病觉缺失 古茨曼综合症:计算不能、手指失认、左右侧认识不能、书

5、写不能(优势角回损害) 颞叶损害的临床 (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颞上回后部 (优势半球) :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钩回和海马回前部:嗅觉中枢 癫痫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 象限盲 枕叶损害的临床 (舌回、楔叶) 视觉中枢(围绕距状裂的皮质),可出现偏盲、皮质盲、视幻觉、视觉变形及颜色改变。 大脑的沟回 岛 叶 岛叶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覆盖。 其功能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岛 叶 边缘叶 包括:扣带回、海马回和钩回。与杏仁核、丘脑前核、下丘脑、中脑被盖、岛叶前部、额叶眶面等结构共同组成 边缘系统 。 损害时出现情绪

6、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感觉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碍。 中央旁小叶 胼胝体 距状沟 楔 叶 舌 回 海马沟 扣带沟 钩回 海马旁回 内 囊 内 囊 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 位置: 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之间 区分: 内囊前肢、膝、后肢 临床损害: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前肢 膝 后肢 内囊 前肢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部 皮质延髓束 后肢 皮质脊髓束脑辐射、 视辐射、听辐射 “三偏”征 对侧偏瘫、偏麻、偏盲 解剖生理及病损表现 内 囊 内囊损伤:“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对侧偏瘫 皮质脊髓、核束损伤 偏盲 视辐射受损 基底核

7、(基底神经节) 包括 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屏状核 。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壳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壳 苍白球 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要结构,低等动物的运动中枢,临床病变出现肌张力减低或肌张力增高。 纹状体 屏状核 40 红核 黑质 丘脑底核 苍白球 (旧纹状体) 壳核 尾状核 屏状核 丘脑 新纹状体 41 基底节病变主要表现: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变化 苍白球和黑质病变: 运动减少和肌张力增高 见于帕金森病 尾状核和壳核病变: 运动增多和肌张力减低 见于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等 丘脑底核病变:偏侧投掷运动 基底核(基底神经节)病变 间脑损害的临床 包括

8、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及底丘脑 感觉次级中枢,可出现感觉障碍,特殊的丘脑痛 是锥体外系的组成结构,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靠近内囊,可波及运动传导束出现瘫痪 是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影响内分泌功能,对摄食行为、体温调节、水盐平衡、情绪变化、睡眠、生殖功能、垂体功能、内脏活动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总 结 各脑叶主要脑回: (1)额叶: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2)顶叶:中央后回、角回、缘上回等。 (3)颞叶: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等。 (4)枕叶:舌回、楔回 总 结 大脑皮质功能区 (1)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

9、部。 (3)视区:距状沟两侧皮质。 (4)听区:颞横回。 (5)语言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角回(优势半球) 。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优势半球) 。 运动性语言中枢:(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又称 ) 感觉性语言中枢: (优势半球) 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又称 小 脑 小脑 小脑矢状位 小脑 小脑横断位 小脑的位置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 ,腹侧面朝向脑桥和延髓 ,并共同围成第四脑室 。 小脑的外形和分部 小脑两侧膨隆 , 称左 、右小脑半球 。 中间部缩窄 、 称小脑蚓部 。 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有一膨出部 , 名小脑扁桃体 ,位靠枕骨大孔处 。 在颅内压升高时 , 小脑扁桃体可被向下挤

10、入枕骨大孔 , 开成小脑扁桃体疝 ,压迫延髓 , 危及生命 。 小脑的功能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 控制姿势和步态 调节肌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小脑受损后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两大类症状 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1)姿势和步态改变: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倒;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小脑半球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2) 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 。 表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 , 上肢较重 , 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 。 眼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

11、粗大的眼震 。 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重 , 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 , 表现协同不能 ,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 。 字迹愈写愈大 ( 大写症 ) 。 小脑损害的临床 3)言语障碍:由于发音器官唇、舌、喉等发音肌共济失调,使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或暴发式,表现吟诗样或暴发样语言。 4)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尤其与前庭联系受累时出现双眼来回摆动,偶可见下跳性( 震、反弹性眼震等。 肌张力减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患者前臂抵抗阻力收缩时,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止收缩,可能打击自己的胸前(回弹现象)。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

12、大孔下方。 脊 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 31各节段,发出 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包括 8个颈节、 12个胸节、 5个腰节、5个骶节及 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 腰膨大( 脊髓节段 (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的范围为一个脊髓节段。 颈髓 8节 胸髓 12节 腰髓 5节 骶髓 5节 尾髓 1节 脊髓及脊神经功能图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内 部结构 灰质质角 网状结构 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灰质前、后连合、中央管、侧角 (见于 后角 中间带 脊髓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连合 后正中沟 后外

13、侧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脊髓横断面各传导束的排列 白质 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兴奋屈肌,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影响肢体远端肌。 兴奋躯干、四肢伸肌, 调节平衡。 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与头颈、眼外肌反射活动有关 主要参与对躯干、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脊髓丘脑束 脊髓的功能 1. 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 2. 反射中枢 脊髓反射 躯体反射 如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 内脏反射 如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 排便反射等。 脊髓病变 1、脊髓前角细胞: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 ;如 损害引起手部小肌肉萎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