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和胸膜体格检查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81331 上传时间:2017-03-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和胸膜体格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肺和胸膜体格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肺和胸膜体格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肺和胸膜体格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肺和胸膜体格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和胸膜体格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和胸膜体格检查(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和胸膜体格检查 检查前准备: 依据检查部位与 目的不同,改变体位; 、叩、听顺序检查。 一、视诊 呼吸运动(正常) 正常: 形式 男性和儿童腹式呼吸为主, 女性胸式呼吸为主; 频率 成人: 1620次 /分 R:P( =1:4 新生儿: 44次 /分 节律 规整 深浅 适中 一、视诊 呼吸运动(异常) 方式异常: 1. 腹式运动 胸式运动 : 腹部疾病:腹膜炎、大量腹水 妊娠晚期 2. 胸式运动 腹式运动 : 胸部疾病:肺炎、肺气肿、肋骨骨折等。 3. 反常呼吸: 吸气期胸壁内陷,呼气期胸壁外突,见于肋骨骨折、胸骨骨折等。 一、视诊 呼吸运动(异常) 吸气性呼吸困难: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吸气

2、时间延长,称 吸气性呼吸困难 。 因 吸气性呼吸困难 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内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 呼气性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阻塞,气流呼出不畅,呼气时间延长,称 呼气性呼吸困难 。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一、视诊 呼吸运动(异常) 呼吸频率异常: 1. 呼吸过速: R24次 /分 生理性: 紧张、运动; 病理性: 发热、贫血、疼痛、甲亢、 心衰、 肺炎等。 ( 体温升高 10C,呼吸增加 4次 /分) 2. 呼吸过缓: 瘦体胖 右胸上部 左胸上部, 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见于 : 肺泡内含气量过多肺气肿; 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 传音距离增大 大量胸腔

3、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粘连;胸壁皮下气肿。 触觉语颤增强见于: 肺泡实变大叶肺炎实变期; 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结核空洞、肺脓肿。 二、触诊 胸膜摩擦感 胸膜摩擦感 : 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积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故称。 常于胸廓的前侧下部触及。 胸膜摩擦感与心包摩擦感的简单鉴别方法为: 胸膜摩擦感于屏气时消失。 意义 :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等 三、叩诊方法 一 : 间接叩诊 : (1)右手叩左手中指第二指节 (2)叩诊时应以腕,掌关节的活动为主 (3)叩击动作要灵活,迅速,富有弹性 (4)每次扣击 23下 ,在同

4、一部位可叩打 23次 直接叩诊 : 中指掌侧或手指并拢指尖直接进行。 肺部叩诊 二 坐位或仰卧位 1)检查顺序: 上 下,内 外。 (2)左右 对比检查 叩诊前部板指平贴在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叩背部肩胛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角水平以下部位时,板指平贴在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 三、正常胸部 叩诊音: 三、叩诊 异常叩诊音 1、异常浊音或实音: 由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不含气的肺病变、胸膜病变,胸壁组织局限性肿胀所致。见于以下疾病。 ( 1)肺部病变: 肺炎、结核、纤维化 ( 2)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 3)胸壁病变: 胸壁肿瘤 2、过清音: 肺弹性减弱而含气量增多时: 肺气肿 3、鼓音: 肺

5、内含气量明显增加。 ( 1)肺部疾病: 肺结核巨大空洞,肺部肿瘤、肺脓肿、肺囊肿、肺大泡等。 ( 2)胸腔疾病: 气胸、膈疝。 三、叩诊 肺界叩诊 肺界的叩诊: 肺上界: 自斜方肌前缘中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外侧点;然后由上述中央部位叩向内侧,清音变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内侧点。 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肺尖宽度,正常 46 意义 :缩小 :见于肺结核 增宽 见于肺气肿 肺下界: 受检者平静呼吸,检查者板指贴于肋间隙,自上而下分别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自上而下在肋间隙叩诊,由清音转变为浊音的部位即为肝上界,由浊音转变为实音的部位即为肺下界。数肋间隙并作记录

6、。 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 6肋间,腋中线第 8肋间,肩胛线第 10肋间。 意义: 肺气肿时双肺下界下移。肺不张、腹内压升高时 肺下界上升。 肺下界移动度 : 平静呼吸时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位置,嘱受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气,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恢复平静呼吸后,嘱受检者深呼气后屏气,然后再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最高至最低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距离。 正常 68 肺下界移动度 : 缩小见于肺组织弹性消失肺气肿;肺组织萎缩肺不张;肺组织炎症和水肿;胸腔大量积液、积气及广泛胸膜粘连;膈神经麻痹等。 肺下界移动度 一般

7、叩肩胛线 肺尖宽度 ( 46 回肺尖 听诊 四、听诊 方法 顺序: 肺尖 上肺 下肺,前胸 侧胸 背部强调两侧对比听诊。 听诊内容: 正常呼吸音 、 病理性呼吸音、附加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 配合方法: 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更有利于发现呼吸音及附加音的改变。 2 3 7 13 4 14 8 1 5 11 9 12 6 10 听诊部位 20 19 18 17 16 15 2 1 3 4 8 12 11 7 6 5 9 13 听诊部位 17 16 15 10 14 18 声门、气管、主支气管 肩胛间区的第 3、 4胸 肺尖前后 胸骨两侧 1

8、、 2肋间 细支气管和肺泡 四、听诊 正常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产生机制: 气体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内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听诊特点: 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出“ 声音,强而高调。吸气相短,呼气相长。呼气音较吸气音强而高调。 听诊部位: 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 6、 7颈椎及第 1、2胸椎附近。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产生机制: 主支气管与肺组织重叠部位产生,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的特点。 听诊特点: 吸气相和呼气相大致相同; 吸气 =肺泡呼吸音;呼气 =支气管呼吸音。 听诊部位: 胸骨角两侧,肩胛间区第 3、 4胸椎两侧及肺尖部位可听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 产生机制:

9、 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致肺泡弛张交替,产生震动而形成。 听诊特点: 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 ,音调较低,吸气期强、长,呼气弱、短。 呼吸音的强弱影响因素: 与性别、年龄、呼吸的深浅、肺组织的弹性的大小及胸壁的厚度有关。 听诊部位: 除支气管、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以外广泛的区域。 异常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性质异常!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胸廓活动受限;呼吸肌疾病;支气管阻塞;压迫性肺不张;腹部疾病(大量腹水)等。 肺泡呼吸音增强: 需氧量增加致呼吸深长增快;缺氧兴奋呼吸中枢;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 呼吸音延长: 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见于哮喘、肺气肿等。 四、听诊 啰音 啰音( 是呼

10、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正常情况下不存在,非呼吸音的改变,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湿啰音( 干啰音( 湿啰音: 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 稀薄液体 (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水泡并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 又称水泡音 ( 啰音听诊特点: 断续而短暂,可连续出现多个; 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明显,也可出现于呼气早期; 部位较固定,性质不易变; 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湿罗音分类: 粗湿罗音( 大水泡音): 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出现于吸气早期,见于支扩、肺水肿、空洞等。 “痰鸣”音。 中湿罗音( 中水泡音): 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出现于吸气中期,见于支气管炎

11、和支气管肺炎。 细湿罗音( 大小泡音): 发生于小支气管,出现于吸气后期,见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淤血。 “ 干啰音: 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产生原因: 炎症引起的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肿瘤或异物阻塞、管外被肿大的肿瘤或淋巴结压迫等。 干啰音的特点: 干啰音音调较高,音频约 300500 持续时间较长; 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以呼气时为明显; 干啰音的强度和性质、部位易改变,在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 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也可闻及 喘鸣。 双侧干啰音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

12、管炎和心源性哮喘等。 局限性干啰音 是由于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支气管肺癌。 四、听诊 语音共振 语音共振 的产生方式与触觉语颤基本相同。嘱被检查者用一般声音强度重复发“ 音,喉部发音产生的震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借助听诊器闻及语音。 语音共振 减弱见于 : 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肺气肿等。 语音共振 增强见于 : 肺组织实变。 临床意义同触觉语颤。 四、听诊 胸膜摩擦音 发生原理: 胸膜炎症 纤维蛋白渗出沉积于胸膜 胸膜变粗糙 深呼吸,出现胸膜摩擦音。 检查方法: 深呼吸动作,在前下侧胸壁和腋窝下部听诊。 胸膜摩擦音听诊特点: 听诊部位以前下侧胸壁最清楚 听诊器加压,深呼吸听诊更清楚 可变性大,时消时现,屏住呼吸可消失 意义: 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等 本章小结及重点 常见呼吸系统病变的体征。 试述肺实变、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 的主要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