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2692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 乘数论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九节 结束语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二、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三、均衡产出的概念四、投资等储蓄一、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数学方法引入经济学后称为现代经济学。边际革命之前称为古典经济学,之后称为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革命为分界线,之前为新古典经济学, 之后为宏观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微观基础纳入

2、宏观经济学,以凯恩斯为 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形成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以新古典为基 础的宏观经济学形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萨伊定律(Says Law ):“供给总是会创造出它自身的需求 ”。古典经济学认为,均衡国民收入主要是由经济中的总供 给水平决定。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相 同,仍然坚持供给在长期内对均衡国民收入起决定作用。BACK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的核心是劳动 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 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 采用总量分析,用数学很少。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neocla

3、ssical economics )则完 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 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英国的杰文斯、 德国的格森、意大利的帕累托都是效用价值理论的 先驱,而剑桥的马歇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则是均衡 价值理论的代表。用数学较多,采用边际分析方法 。 杰文斯帕累托宏观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 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 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 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 ;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为整个宏观经 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 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 论的基础之上的。

4、 二、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两部门经济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 门和企业部门。投资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 企业部门。企业的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假设需求量不影响价格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 的供给量。社会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 ,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BACK三、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又名均衡国民收入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 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计划)支出。均衡产出的

5、计算公式为:小写意味着实际产出、实际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即剔除了价格上涨因素。均衡产出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产出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 出,均衡点上计划支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均衡产出的列表法、图示法。(13.1)BACK均衡产出的列表法消费投资储蓄总需求总供给经济趋向32550-25375300繁荣400500450400繁荣5505050600600均衡6105070660680紧缩均衡产出的图示法图13-1IU为非意愿存货投资(unintended inventory investment)四、投资等

6、储蓄用E表示计划支出: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均衡时:即:(13.2)式为均衡条件。BACK(13.2)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 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 倾向。用公式表示是:某家户的消费函数根据表13-1可给出消费曲线。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 这时的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 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每一点的斜

7、率相等,并且大于0小于1。 BACK(13.3)(13.7)自发 消费收入引 致消费表13-1 某家庭消费函数 单位:美元(1) 收入(2) 消费(3)mpc 边际消费倾向(4)apc 平均消费倾向 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890.850.750.640.590.531.011.000.990.970.940.920.89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消 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

8、,也就是每变动1单位的收 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如果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上述公式可写成: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APC): 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 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13.4)(13.5)(13.6)消费曲线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 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 倾向,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 点相连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 该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曲线 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 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 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

9、倾 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 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 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 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图13-2 消费曲线线性消费函数APCMPC从图上可以看出运用公式也可以证明就是MPC,由于所以随着收入增加,/y会越来越小,APC越来越接近MPC。图13-3 线性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既然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 是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例递增。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就是储 蓄函数。其公式是:某家户的储蓄函数根据表13-2,可以给出储蓄曲线。如果消费、储蓄和收入的关系都是线性的话,则

10、: (13.8)(13.12)图13-5 线性储蓄函数BACK表13-2 某家户储蓄表 (单位:美元)(1) 收入 (y)(2) 消费 (c)(3) 储蓄 ( s )(4) 边际储蓄倾向 (MPS)(5) 平均储蓄倾向 (APS) 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1100150400760117016400.110.150.250.360.410.47-0.1100.010.030.060.080.11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

11、ty to save,MPS)是指每 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以S表示储 蓄增量,以Y表示收入增量,则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上式可写成: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函数的斜率,即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 率。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APS)指任一收入 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是:(13.9)(13.10)(13.11)储蓄曲线B点是储蓄曲线和横轴交点,表示这时消费和收入相等。B点 以右有正储蓄,B点以左有负储蓄。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它和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储 蓄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图13-4 储蓄曲线三

1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 数为互为补数。第二,若APC和MPC随收入 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 而递增,但APSy, s0,s 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 ,放债。T3-老年期,cy,s0, 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 青壮年期的储蓄),讨债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由美国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 里德曼提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 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仅为 ,低于长

13、期边际消费倾向c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 依据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 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 接近于1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 则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 果。BACK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7.31. 2006.11.16)20世纪5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主要创始人的货币学派打着对 抗“凯恩斯革命”的旗号诞生了。

14、 弗里德曼的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坚持经济自由,强调货 币作用。 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永久收入永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是指消费者可以 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 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越近,权数 越大;反之,则越小。如:如=0.6,Y=12000,Y-1=10000,则图1 1978-2012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 消费的关系图1 1978-2012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和人均 消费的关系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替代效应、收入效应2.价格水平:影响实际收入、“货币幻觉”3.收入分配:4.社会保障制度:“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

15、,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和生育保险5.预期:人们可以运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作出对未来消费的适当预期。BACK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均衡收入指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计划支出由消费和投资构成表13-3图13-8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收入BACK表13-3 均衡收入的决定 单位:亿美元(1)收入(2)消费(3)储蓄(4)投资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3400 4200 5000 5800 6600 74

16、00 8200 9000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计划投资=计划储蓄:储蓄函数:求解得到均衡收入BACK图13-9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第五节 乘数论一、投资增加的例子二、乘数及其计算公式三、乘数效应一、投资增加的例子如果 i=600,则 y=8000如果 i=700,则 y=?BACK木制房屋和木匠木制房屋和木匠我雇用失业的资源来建筑价值1000美元的木制房屋时,除了我投入 的初级的资金外,国民收入和产值还会有次级的扩大。其原因是:我的木匠和木材生产者会得到1000美元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