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24971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观)1、科学技术的性质和总体结构 2、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3、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1、科学技术的性质和总体结构n1) 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n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n3)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特征n(1)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n一、特殊的意识形态。n 它不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本身没有阶 级性,是由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所决定 的。n二、自然科学是特殊的生产力。n 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一般社会生产 力”范畴。作为特殊生产力,即意识形态的生产 力,是同人的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着的,这是由 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 作用所决定的。(2

2、)技术的基本特征n 一、技术是客观的物质因素和主观的精神n 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n 二、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n 三、技术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种实n 践活动。(3)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n 科学和技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 各有不同的特点,发展各具相对独立性。它们 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一过程的两个 不同阶段。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规律 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而技术则主要 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控制、调节和利用。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n 科学和技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自然 科学研究为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的发 展又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工具、探索 手段和

3、物质基础,技术上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理 论的研究。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n(1)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n 包括:揭示自然界规律的发现功能;说 明自然现象和本质的解释功能;面对自然界未 知规律的预见功能。技术在利用自然科学成果 ,总结人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技 术原理,也是人类对自然界本质及其规律的更 加具体的认识同样具有认识论意义。n(2)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n 一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大大 提高生产力水平;n 二是科学管理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一个重要 因素。(3)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n一、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发展必将导致 生产方式的变革。n 因为科技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 生

4、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必然与旧的生产关系 发生矛盾,进而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n二、科学技术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强 大生产力。n 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和发展,关键是在 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同时,要建立高度物质文 明、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使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 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3)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n(1)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n 古代:各种自然知识都包罗在自然哲学 之中。n 15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各门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分化 出来。n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由于技术主要表现为 工匠的经验和技艺,科学和技术之

5、间虽有联系 但不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中的技术 问题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自然科学的指导, 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研制新产品,创 造新工艺,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工 程技术这一部门。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单靠自然科学的理论成 果,已不能直接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因此,在 基础科 学和工程技术之间出现了技术科学,从而形成 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2)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按层次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 大部分。n对应的研究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 展研究。n 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 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n 技术科学以基础科学为指导,着重研究生

6、产技术、工艺过程的规律性,是基础科学和工 程技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n 工程技术是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 、经济科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直 接解决生产问题的。三部分形成有机整体,相 互配合、协调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 还包含一系列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和综合学科形 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体系。2、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n 生产实践n 社会政治n 哲学n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1)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n(1)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本 源泉n 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产生发展提供基本认 识材料。生产经验乃是自然科学产生发展的基 本源泉,而自然科学则是生产经验的概括和总 结。恩

7、格斯说:“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 由生产决定的”。(自然辩证法)n 在古代,技术是生产经验的直接产物,而 生产经验和观察材料的积累则是科学产生和发 展的基础。n 近代以后,科学实验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 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它是科学 技术发展的重要直接源泉。n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生产实践中科学技术n发展的源泉作用,而且很多科学实验本身n就是源于生产实践。所以生产实践仍是科n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源泉。(2)生产实践的需要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根 本动力n 人类的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各种需要都 在推动科技的发展,但只有生产实践的需要才 是最根本的社会需要才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 根本动力。恩

8、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 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 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自然 辩证法)n 生产实践主要从两方面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n第一,生产经验需要加以总结,从经验上升为 理论,才便于推广;第二,生产实践中面临的 问题,需要科学技术加以研究解决。(3)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观察与实验 的手段n科学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 而科学观察与实验所必需的物质激础仪器 、设备、材料等,则要依靠生产提供。观察与 实验仪器和手段的更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 着十分重要影响。n(4)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人力

9、、财 力和物力保证n 现代大科学、高技术研究,需要投入巨额 资金、大量人力和物力,才能取得领先于世界 的成果。一个国家的生产和经济状况如何直接 影响其投入科技事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 而影响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5)生产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开辟新 领域n 生产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互为 推动力。生产发展的水平和生产状况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转化成实际生 产力的速度。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则促使 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n2)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n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对生产和经 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 巨大的制约作用。(1)社会制

10、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n 社会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 和,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基础是生产关系,最 主要的是剩产资料归谁所有。统治阶级的经济 和政治利益,深刻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 方向和速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发 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来,先进的社会制 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 会制度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阻碍作用。n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是为资本家获 取最大利润服务的。当新技术能带来最大利润 的时候,资本家就利用它、发展它。当某些科 技成果和技术发明妨碍一些资本家获得或控制 垄断利润的时候,资产阶级就会千方百计地阻 挠科技推广应用。举例:托马斯碱性炼钢炉;

11、欧文斯发明了制 瓶机;贝尔垄断专利等。n帝国主义者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其侵略和霸权的 野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开辟了 广阔的前景。 n(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n 各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科技政策来影响 科技发展的。科技政策包括科技发展战略、方 针、科技管理体制以及政府为调整经济、社会 与科技之间关系而制订的各项规定。正确的科 技政策,能使科技的发展适应客观需要能充分 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才能,能促使科技成果迅 速转化成生产力,从而加速科技发展进程。n(3)军事对科技发展的影响n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需要对科学技术 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它可推动与军事 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科

12、技的发展又会 带动民用科技的进步。但是,军事需要会使科 技畸型发展,现代战争,尤其核战争,会使包 括科技成果在内的人类文明遭受到严重破坏。3)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n(1)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辩证关系n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与 科学技术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方面哲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科技方面的新 成就不断丰富哲学的内容,改变着哲学的形式 ;另一方面哲学又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 科学技术发挥指导作用。n(2)科技工作者总是受一定哲学思想的之配n 科技工作者研究自然,首先必须对人与自然、主观 与客观的关系有一定认识,这就涉及到了哲学的根本 问题。科技研究工作实质上是一种

13、认识活动,在观察 、实验、抽象思维、建立理论体系等过程中,需运用 一系列的哲学概念(如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与偶 然性等)和思维方法。所以,科技工作者总是受一定哲学思想支配的,n不是受正确的哲学思想支配就必须受错误的哲 学思想支配。不是自觉就是不自觉地接受支配 。 (3)科技工作者应成为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n 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 正确反映,也是科技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以 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门类越来越多,所研究 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因而科技工作者更需要辩 证唯物主义指导。科技工作者通过自发的道路 ,即由于科学发现本身的力量可以成为辩证

14、唯 物主义者,但这条道路需要比较长期、比较缓 慢的发展过程。所以,科技工作者应当认真学 习辩证唯物主义,成为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4)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 响n(1)何谓社会整体科学能力?n 泛指整个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总体能 力。广义指直接或间接促进科技发展的各种力 量的总和。狭义指直接发展科学技术的具体物 质条件,包括n科学技术研究队伍的集体研究能力;n实验技术装备的质量和数量;n图书和情报等信息资料;n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n科技教育及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等要素组成。n(2)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n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是科学劳动社会化

15、的产物。随着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科学劳动逐渐走向 社会化,促使了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形成与发 展。现代科技体系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科学 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科学 劳动已社会化、职业化、集团化,在这种形势 下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状况的已不是任何科 学家个人或社会某一方面的力量,而是社会整 体科学能力。n(3)社会整体科学能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 接保证n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 科技发展水平和速度。n n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各个要素分别从不同 方面直接保证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科技队伍 的集体研究能力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实验 技术装备是保证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 ;图书、情报和信息等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 科研效率;科技管理水平决定整体科学能力的 发挥状况;科技教育好坏关系到科技事业是否 后继有人的根本问题。3、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n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n科学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矛盾n不同学术观点、学派之间的争论n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n各门学科之间的移值与渗透n分化与综合n技术发展的内部矛盾n几种科技发展模式介绍n科技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