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24006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计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硕士士生生个个人人研研究究和和学学习习计计划划表表(试行版)学院(所)年 级 专 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姓 名 填表日期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9 年 9 月制填表说明:填表说明:1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27 学分,课程学习计划须根据硕士生所在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2本表中的“初拟论文题目”是指学位论文选题的大致范围,介于研究方向与最终论文选题之间。3本表应在硕士生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填写,并于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4本表填写字数不限,可自行添加附页。5本表一式三份,经指导教师审核后由所在学院(所)研究生秘书、硕士生本人、硕士生导师各存一份。6本表作为硕士生毕业审核材料之一。一、学习计划1.课

2、程学习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并在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发展需要基础上列出拟修读的课程、时间安排及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1) 国际与比较教育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比较教育学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历史发展;学习并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传统和改革、现状与特点、问题与对策等;逐渐形成国际的视角来观察与研究教育的各类问题。(2) 外国教育制度与思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深入探究外国的历史和哲学基础,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各时期思想家、社会变革、宗教传播的历程,学习研究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世界文化中的生活与教育,以达到对外国教育思想历史和哲学基础的了解与掌握。(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

3、论:通过对教育研究课题选定和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掌握并运用如何选择教育研究的课题和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的选定,从而针对研究课题,选定适当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研究方法的步骤与要求,进行调查研究,为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4) 国际与比较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通过对国际当今热门的教育现象与问题的观察,深入了解和探究各国教育制度和体制的变革产生的根源与对策。学会以研究者的身份与视角,发现和剖析各国教育的前沿问题及其形成原因。(5) 比较教育文献研读:通过对比较教育思想及改革的原著的研读,提高对国际上比较教育学相关问题的了解,包括对本学科身份的争议、学科思想根源、理论方法及其蕴含的多种哲学思想。掌握马克思理

4、论、后现代主义理论、解放论、依附论等对比较教育学科的影响。(6) 教育哲学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学习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7) 教育社会学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对社会学的内涵外延、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功能意义进行一个轮廓性的了解。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社会学的含义,初步掌握社会学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特征和视角,初步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基本清晰地熟知社会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意义。第二学期第二学期(8) 国际

5、与比较教育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会从各种教育问题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等入手,分类探究国际教育问题;并能通过对各类教育问题影响因素的总结,展望世界教育发展趋势。(9) 课程与教学论比较: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深入探究各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通过与我国基础教育历史、体制等方面的比较,学会以批判性的视角,发现我国和外国基础教育的优缺点。(10)教育管理比较: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深入探究各国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并从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管理制度,法律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学习,与我国教育管理进行比较,总结各国教育管理的

6、优劣之处。(11)现代公民与道德教育: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探究世界各国现代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发展状况、基本经验及未来趋势,学会以比较的视角分析国外与我国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异同及优劣,找出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可借鉴的方面。(12)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的学习,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标准。第三学期第三学期(13)女性教育比较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对女性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受传统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女性观,从而重塑形象。提高欣赏美、展示美的能力,做魅力女性;强化法律维权

7、意识和能力,做自强女性;厘清对性别特点、性别角色等的理解,学会从容应对纷繁社会的能力,做独立女性;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做积极女性。(14)职业技术教育比较通过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了解我国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因,并深入探究在社会急需技术人才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却发展缓慢的原因,挖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潜力。(17)高等教育比较通过学习该课程,比较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认识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完善高等教育的内部机制,为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服务。2.文献阅读计划文献阅读计划(结合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列出所读文献书目、进度

8、安排及达到的目标)第一学期 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了解“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引发对终身学习的思考,树立正确积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2.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从新的视角了解书中探讨的学习阶段及沟通这些阶段的桥梁,逐渐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关注教师的关键作用和改善其培训、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的必要性等问题。3.被压迫者教育学分析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关系与地位,剖析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所在,以此解读现代师生关系与教学问题,了解教育真正的涵义与作用,改变陈旧观念,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4.民主主义与教育深入研究杜威的教育思想,解读书中的杜威所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从民主主义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概念及教育的社会需要

9、、意义、作用;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等问题。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了解并学会运用适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选择课题、设计研究计划、撰写论文,并学会以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发现教育问题,思考对策等。6.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了解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当代比较教育学家的思想以及比较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分析教育人口与教育发展、教育结构与教育发展等问题之间的关系。7.比较教育学史了解各个阶段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及主要流派、争论,并以国家为主线,了解各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教育组织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发挥的作用。8.当代教育心理学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方法、发展等问题,并掌握主要的学习

10、理论、教学理论、课堂管理理论等,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第二学期9. 大教学论解读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研究书中讨论的人生目的、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教学理论及原则、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法等问题,分析他的宗教教学观。1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学习质的研究方法的内涵、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以及检测手段,并学会在研究中运用质的研究方法。11.教育社会学学习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社会变迁对教育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学会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中文著作:中文著作:1 黄福顺.高龄学习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1、2004.2 黄福顺.各国高龄教育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7,10.3 陈立行,柳中权.向社会福祉跨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4 陈福星,黄有德,张春燕,孙兆树.老年教育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9.5 陈宛君.美国高龄者教育政策发展之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国立中正大学,1996.6 张良坚.美国老人寄宿所学习机制在我国实施可行性之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国立中正大学,1996.7 张君俊.中英两国老年大学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8 林怡芳人口结构老化的高龄教育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国立中正大学,199

12、6.9 段迎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810郭美玉.美国老年教育与借鉴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4).11丁志宏.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9(22).12韩树杰.美国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24).13王娟.美国老年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26).14左莎.浅析美国老年人暑期学校课程设置及其经验借鉴J.2007,8.15司荫贞.美、日两国老年教育

13、简况J.北京成人教育,2001,1.16陈奕平.美国老年人口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2003,3.17刘秀红.美国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2(30). 18黄国程.代间学习及其对高龄教育之启示J.社区发展季刊,1996,118.19王红漫,慧曼.老年人再教育必须为国家和社会服务J.南方人口,2000,1(15) .20司荫贞.简论老年教育的性质特点J.北京成人教育,1999,8.21周文琪.中高龄者与老年人年龄层界定问题之探讨J.就业安全,2007, .22沈红梅.老年教育:世界性共同课题J.教育科学研究,1999,2.23李宝玲

14、.老年学习、老年教育与老年学习教育J.工会论坛,2005,2(11).24卢春玲.美国老年保健计划与改革J.美国研究,2003,1.25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9,1.26应方金.美国老年教育:动力、现状与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3(9).27孙连越,张鸣世界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成人教育,2003,428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文摘,2009,2 29穆光宗.丧失和超越:寻求老龄政策的理论支点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8(4).30刘苓玲.发达国家社会化保障模式J.人口老龄化,2008(9).31张秀岩.发达的老年教育与完善

15、的终身教育体系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09,(04) .32高兰. 城镇老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D天津财经大学, 2009 .33胡晓,赵鹏程. 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 求索, 2009, (02) .34李金霞. 浅谈老年教育J. 山西老年, 2009, (01) .35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02(6).36田佳.终身教育理论视阈下老年教育的缺失J.理论界,2008,(6). 37方鹏骞,陈茂盛.人口老龄化的内涵界定及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2).38朱建宏.成功老龄化的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39吴燕璟,王鲁宁.成功老龄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40司荫贞.开展老年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1).41金璐.高等教育与老年教育的关系刍议J.成人教育,2008(8).42连明伟.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老年教育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2008 (5).43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