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22567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级地理(上)半期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里 1、会看地图 地图三要素。 (1)辨别方向: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表示形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 尺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粗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 2、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

2、题 3、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底犹 壳之裹黄”;-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图片: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精确测量:地球的地球的 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现象”;“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帆船, 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1)海边看船; (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

3、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 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登高望远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项目纬线经线概念在地球仪上,沿东西方向绕地球仪一 周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形状圆半圆延伸方向东西南北长度变化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最后成一点等长区分方法纬度经度纬度经度标度范围0-900-180 划分度数的起点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地理地理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其它2度数变化规律由赤

4、道向两极渐大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渐大度数表示方法北纬 N、南纬 S西经 W、东经 E半球界线赤道(南北半球)20W、160E(东西半球)4、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只有一条 (3)西经 20和东经 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 23.5与南纬 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 66.5与南纬 66.5: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 低 中 高 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 20

5、 度向东到东经 160 度为 东半球,西经 20向西到东经 160为西半球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 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第二节海陆分布第二节海陆分布 世界海陆所占比例世界海陆所占比例:陆地面积占 29%29%,海洋面积占 71%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海陆分布特点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但北极周围却 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西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 极洲);无论哪一个半球,海洋面积都远大于陆地面积。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

6、理分布和概况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六块大陆七大洲四大洋全部位于 北半球北美大陆、亚欧大陆欧洲、北美洲北冰洋全部位于 南半球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 陆南极洲跨南北半 球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亚洲、非洲、大洋洲、 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全部位于 东半球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 陆印度洋全部位于 西半球北美大陆、南美大陆跨东西半 球亚欧大陆、南极大陆亚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 北冰洋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

7、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3欧洲和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极洲和 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海拔地表起伏特征共同点举例山地较高(500 米)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喜马拉雅山丘陵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地表崎岖 不平东南丘陵高原较高(500 米) 中部平坦广阔、边缘陡 峭青藏高原平原很低(200 米) 平坦广阔表面平坦 起伏小东北平原盆地无一定标准

8、四周高、中间低四川盆地世界两大山脉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1)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合称:科第勒拉山系 (最长山系) (2)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1)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 (2)阿尔卑斯山脉(欧洲)(3)阿特拉斯山脉(非洲)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中脊、洋盆 学看地形图学看地形图 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 1看图名: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 2看方向: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3看比例尺:进行实际量算 4看图例 (1)等高线的读数

9、颜色的深浅 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在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 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 (2)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 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 (3)等高线的走向 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山脉的走向等 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间高四周低 (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或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 (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或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4(5)鞍

10、部:两座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6)陡崖:(悬崖)几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交叉或重叠的部位 (7)盆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间低四周高 第四节海陆变迁第四节海陆变迁 地表形态变化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海陆怎样变迁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 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 地震 世界两

11、大火山、地震带: a )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世界著名山系世界著名山系: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 的山脉带(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 年:60 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 年二次世界大战

12、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特点: 1)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同,近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 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总人口/总面积,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原因: 社会经

13、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 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 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5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 污染、资源减少等。(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

14、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乡村人口过量的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原因:乡村人口增长迅速造成劳动力过剩;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 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优越。 带来的问题: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农村人多地少 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 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

15、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肤色头发面部特征体毛分布规律白种人白色或浅 棕色波浪状鼻梁细高、 嘴唇较薄较多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 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黄色或黄 棕色黑直脸型宽平 或扁平居中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 洲西北部黑种人黑棕色卷曲鼻型扁平、 嘴唇厚较少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达到 13 亿;英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东南亚 部分地区,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英国、美

16、国、澳大利亚等国俄语欧洲的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类别项目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地位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 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 10 亿全世界有穆斯林 7 亿多人佛教徒现有 2 亿多人起源地巴勒斯坦地区(西亚)沙特阿拉伯(西亚) 古印度6起源时间公元 1 世纪公元 7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经典圣经古兰经三藏经教徒牧师、修女穆斯林和尚、尼姑建筑教堂(十字架)清真寺(星月照应) 寺庙(塔)分布地区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东南 部,非洲的北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 斯里兰卡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