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11484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水一中高一级天水一中高一级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第第 I I 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6 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曰: “心正则笔正。 ”苏轼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明末项 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 ”古往今来,强调书家

2、的人格地位, 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 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 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作品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 识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尝不可。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物和情感 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 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 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3、,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 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 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否则他的产品就不合格,就不可能获准 “上市” 。所以,书法家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艺术的修炼必须也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 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这 是必须要做到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 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

4、、平等、博爱为口 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 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 一味地浮躁铺张,则只会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 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 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 动,须臾不离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了 书法,书法也全息地映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比 传统,晚年比学养。

5、 ”一个“学养” ,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 事,更需要长时间涵泳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当代 人,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 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 1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文艺术。2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了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术。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物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

6、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艺术。 2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 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重人生的涵泳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一部人文精神史。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 分) ( )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

7、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和 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层次 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映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书法的发 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赵家米铺 赵长春 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赵家米铺,也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敏

8、感的,甚至啊哟”一声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儿冲。 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家米铺 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荡水 中。看着这些,赵掌柜也想背上一两包米。 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 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 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 。人们对他有份敬,总讲起“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 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对于如袁店河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

9、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 得慢慢来。 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摆 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车是 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 已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坚持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 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布下眼线,准备在袁店 河的沙湾里劫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 您心好,救

10、人一命,也救了您自己啊” 3赵掌柜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 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米用升、斗,量时,吆喝, 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的即可。薄利就多销。如此,来买米的 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 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五 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熬腊八粥,煮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 别的不说,熬粥,百斤大米进

11、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 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再做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黏黏稠稠。 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 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 “民国”三十年大早,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 包括罗汉山上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们都说好。 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每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就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 糙米卖。 “过年了,吃点儿好米吧。 ”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 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

12、了。新中国成立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 的茬儿,就会有人站出来拦挡;还有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 “啪!”一掌, “你吃饱 了撑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爹早就饿死了!” 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某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 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那锅就锈蚀着, 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镇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时间长了,里面 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 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树根形成的疙瘩,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 不走,成了

13、袁店镇的一景! 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也有人称为“郭槐” ,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 槐” 。瞎扯的。 依我说, “赵槐”最合适。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 年第 6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3 分)( ) A. 小说以整齐的句式开篇,不仅富有概括性,更是为了自然引出下文赵家米铺各色各样的 气味的铺陈描写。 B. 第段渲染赵家米铺米香四溢,味道醇厚,既引岀对主人公赵掌柜的描写,也衬托其品 格端正、为人厚道的形象。 C. 赵家米铺的格局是前店后仓,位置是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足见主人公赵掌柜的不 寻常的精明的眼光。 D. 第

14、两段都写赵掌柜笑笑”第一处表现了他受人尊敬而喜悦,第二处写出他不同于 袁店人的从容、淡定,两处都表现了他为人低调、善良。 E.文中赵掌柜的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 ”表现了小说的主题,说明做什么事情 都不能急于求成。 5小说中的赵掌柜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分) 6小说的结尾部分描写赵家米铺前的“锅与树一体” , “成了袁店镇的一景” ,而且写“依 我说, 赵槐最合适” ,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4 分)4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121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宁字武

15、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 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 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 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 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 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 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

16、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 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 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 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 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 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 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 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