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1002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学年高一历史第八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 共 35 题 ,每道 2 分,共 70 分) 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 “社”是土神, “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自然经济 3、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 “乃经

2、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 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 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4、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B C D 5下列诗句中,包含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 “

3、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6、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当时中 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 7明中后期,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 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 朝鲜、东南亚各国。这表明当时( ) A重农抑商

4、政策日渐废弛 B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 8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农耕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家庭手工业品用以纳税和家庭消费 C采用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 D丝织业的生产重心一直在南方地区 9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体现了我国明清时期( ) A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B沿海城市的发展 C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近代城市兴起 10东京梦华录载有,北宋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

5、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 侈奢则长人精神。”这反映出(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宋代的社会生活 B宋代统治者推崇奢侈生活方式 C北宋时期城市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理学还未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11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 “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社会结构的变动 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官商勾结腐败严重 D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1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 应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据此 可知,司马迁(

6、) A赞同汉武帝的商业政策 B反对逐利致富的社会风气 C强调商业发展顺其自然 D颠覆了儒家推崇的义利观 13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 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 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 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14.1623 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专利权应当授予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人;发明必须 是就新产品而做出的;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

7、品的权利,有效期为 14 年;他人 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这一规定( ) A.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B.有利于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 C使专利保护具排他性,阻碍英国工业革命 D.阻断知识共享,增加技术诀窍灭失的风险 15下图是北美洲海地岛 14931570 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大批土著被卖为奴 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 16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 19 世纪 50 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 改的一项是 (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3 -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

8、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 ,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1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主要是指( )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8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 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 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

9、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19仔细观察下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A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是欧洲,与殖民扩张有关 B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与中国输出工业制成品有关 C日本白银大量流入欧洲,与新航线开辟有关 D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201718 世纪的英国,英国教育由国教教会管理,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1870 年颁布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 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 1900 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这说明近代英国( ) A宗教束缚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B思想解放的历程较为缓慢

10、C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 D最早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 21有学者认为:19 世纪以来,法国的经济经历了四个快速增长期:18501870 年、 18961913 年、19201929 年、19461970 年。其中,第一个快速增长期,主要得益于( ) A思想的启蒙 B海外大扩张 C稳定的政局 D完成工业化 22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 1750 年的 232%上升到 1900 年的 62%,同一 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 611%降至 103%。这说明( ) A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 B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贫富差距 C亚洲国家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 D工业文明尚未冲击

11、亚洲国家 231880 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 年代末,美国已有 2700 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 到 248 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 45 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 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4 -24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 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 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 争前夕广州十兰行的兴盛说

12、明(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闭关锁国政策解除 D.清政府主动融入了海外市场 25.19 世纪末,中国大豆由于出口量急剧增长,种植面积随之迅速扩大。与此相反,中国一 向远销欧美、日本和朝鲜的蔗糖、蓝靛,却由于欧洲和爪哇甜菜糖的发展以及德国洋靛的畅 销一蹶不振,种植甘蔗、蓝靛的土地纷纷改种杂粮。这说明( ) A.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B.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C列强的资本输出加剧了自然经济解体 D.国际供求关系制约中国经济作物的发展 26.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13、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7.李鸿章致郭嵩焘的信中写道:“曾竭晤恭邸,极陈铁路利益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 光怪陆离见责。”这主要反映了( ) A.单纯改良方式不适合近代中国 B.李鸿章与文人学士为敌 C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脱节 D.晚清时期文人相轻严重 28. 19 世纪 70 年代,李鸿章曾奏请清政府:“设有闭关绝市之时,不但各厂废工坐困,即 已成轮船,无煤则寸步不行”,如“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惟其余利,且可养船 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这反映出李鸿章( ) A.认为矿业决定洋务成败 B呼吁抵制西方经

14、济侵略 C力促清廷兴办近代交通 D.意图开办商办民用企业 29.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 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变化,分别是: 英国出口量 9600 万降到 4900 万两,法国出口量由 520 万两降到 150 万两,德国出口量由 2800 万两降到零,这种变化( ) A.受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B.反映了英法德与中国矛盾尖锐 C深刻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走势 D.原因是西方工业品质量的下降 30.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 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 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

15、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 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31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 1922 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 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 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 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