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103705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第六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东区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011 年 9 月 8 日)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大调研、加快建立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指示要求,近日,区政府成立现代农业调研组,对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特别是农业高新区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区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加快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先后荣获“全国重点推进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 、 “

2、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 、 “中国脱水蔬菜加工城” 、 “中国莲藕之乡” 、 “中国草莓之乡” 、 “中国海棠之都”、 “中国木柳之都” 、 “中国酱菜之乡”和“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 、 “全省农产品出口重点县区” 、 “山东省水生花卉生产基地” 、 “山东省花木示范区” 、 “山东省首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一)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河东区是农业大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蔬等,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区形成了以优质粮食、有机蔬菜、特色林果、苗木花卉、特种2动物养殖等区域性特色产业。2010 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61.9 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5.6 万亩,蔬

3、菜播种面积8 万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2.4 万亩,粮食总产26.52 万吨,肉蛋奶总产4.39 万吨,被确定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区、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区。(二)基地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按照“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要求,制定实施优质农产品基地三年建设规划,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 、 “合作组织+基地” 、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经营模式,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目前,全区优质农产品基地达 25.8万亩,其中出口“双备案”基地 7.3 万亩;拥有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49 个,争创大宋、同德、三益、三方 4 个省著名

4、商标,正旺大蒜、冠翔鸽肉、同德蔬菜、百益斋酱菜、老庄户粳米、三益鸡蛋 6 个市级名优农产品,沂平番茄、玉湖莲藕、正旺大蒜、长红岭草莓 4 个无公害农产品,三益鸡蛋、沂平番茄、太平香米、玉湖莲藕、正旺大蒜、沂州海棠、兰冠花卉、长虹岭草莓、凤凰岭狗肉、郑旺酱菜 10 个特色农业品牌,同德、三益、老渔翁、沂州海棠 4 个沂蒙优质农产品十佳(知名)品牌;“沂州海棠”被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临沂同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郑旺政泰特种动物养殖场被认定为山东省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增强辐射带

5、动3能力。全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520 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0 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156 家,其中省级 8 家、市级 44家、区级 23 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2 家,形成了脱水蔬菜、食品加工、柳编工艺、苗木花卉、特种动物养殖五大特色农业产业。2010 年,全区脱水蔬菜产业实现产值 16 亿元、出口创汇 1.1 亿美元,被评为“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四)生态观光农业特色突出。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制定实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先后打造了八湖金刚岭万亩藕塘、汤河中华海棠园、太平星期九假日采摘园、刘店子绿三叶草莓、凤

6、凰岭枫荷苑水生植物、滨河板栗生态观光园、三益生态农业观光园、同德有机蔬菜采摘园等 10 多个生态观光农业景点,连续举办了刘店子草莓采摘节、沂州海棠市花节、八湖荷花节等生态农业旅游主题活动,开发旅游农产品 10 个,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 9 个。(五)产学研联合方兴未艾。各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引导涉农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和自主研发能力。临沂同德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三益公司与临沂大学、临沂大林集团与山东农业大学、临沂万全公司与临沂大学、山东赛博特公司与省科学院相继开展技术合作,建立起企业科技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区林业部门采取科技联姻方式联合山东省农科

7、院、山东农业大学和临沂市果茶研究中心进行技术攻关,成立了“沂州木瓜研究4所”和“沂州海棠研究所” ,建立前张庄、旦彰街、大南庄、后东庄等 9 处苗木科技示范园,发展科技带头人 600 余人;2008 年以来,全区共引进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 40 多个、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60 余项。(六)农业标准化快速提升。在全市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可追溯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对出口农产品建立生产日志、收购记录、包装标识、检测报告、销售台帐等记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8 年以来,全区共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技术

8、规程 56 项;参照国家、国际标准制定各类技术规程 120 多项,先后有 120余家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国内外农产品认证 400 余个。(七)农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结合供销系统“一网两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农业化学投入品配送监管体系和专营专供制度,建立区级农资配送中心,逐级配套建设农资配送服务站,形成了区乡村一体化农资经营网络。目前,全区共发展 500 平方米以上农资直营店 12 个、村级农资连锁店 315 个,形成了以区级配送中心为核心、12 个二级配送站和 315 个村级三级配送站为网点的农资配送体系。结合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 8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成立 26 家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产权证抵

9、押贷款 260 万元,被市政府列为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区;建立 3 家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互助资金合计 128.45 万元,累计发放 238.9 万元。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我区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站在河西看河东”、 “跳出河东看河东” ,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既有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思路不开阔。总体上对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思路不开阔,目标不明确,涉农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意识。(二)农业投入相对不足,政策扶持有待加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现代农业资金投

10、入不足,长期缺乏专项扶持政策,制定出台的相关奖励办法兑现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建设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三)产业规模偏小,布局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结构单一,布局分散,集中度、关联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 “航空母舰”式大企业少,农产品附加值偏低;标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业科技开发、转化、支撑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四)土地流转存在瓶颈,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低。虽然全区已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但受传统小农意识等因素影响,土地大面积规模化流转困难,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受银行现行政策限制,农村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推行困

11、难,现代农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制约。(五)科研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支撑性研发品牌项目较少。当前,我区缺少正规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研发品牌,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与省、市级教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六)农业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大。近6年来,我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大项目、大企业偏少,没有出台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三、建设农高区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通过调研分析,我区农业基础良好,资源优势明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健全,产业特色突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城郊农业的独特资源

12、优势、区位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具备建设农高区的基础条件。(一)建设农高区的必要性。1.建设农高区是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建设农高区,集聚优势产业,培植壮大农业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蔬菜、林产品、畜产品等主导产业发展,既适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也符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战略方针,符合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的工作部署要求。2.建设农高区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通过农高区建设,可有效整合农业资源,聚集农业产业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河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建设农高区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建设

13、农高区,可有力推动农业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科技开发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更好地发挥示范区科研、生产、成果转化优势,推进农业科技进步。74.建设农高区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建设农高区,可促进形成市场、技术、资源一体化优势,搭建市场与农户连接的桥梁纽带,有效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建设农高区是建设新河东的需要。作为临沂主城区的一部分,随着各项工作的快速推进,未来几年,河东的经济社会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河东农业应当也完全能够成为河东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二)建设农高区的可行性。1.不可多得的环境优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不

14、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将农高区建设纳入国家农业相关科技计划,先后制定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等文件,予以重点扶持。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发展也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把现代农业发展列入全市、全区经济社会重大战略布局,为农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和条件。2.优越的区位优势:河东区东临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辖区内有临沂机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长深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15、河东区与主城区隔河相望,临沂城区常住人口 150 余万人,随着“大临沂、新临沂”建设的快速推进,发展以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生态观光农业为核心的农业8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兰山、罗庄错位发展,三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前景广阔。3.丰富的自然条件:河东区地处临郯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平原,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年平均气温 13.3,年无霜期 202 天,作物生长期260 天,全年日照时数为 2360 小时,年均降雨量 855 毫米,雨热同季,非常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发展高端农业。目前已有多位台湾客商来河东考察并初步达成建设苗木花卉高端基地的意向。4.不可比拟的灌溉优势:

16、河东区有大小河流 13 条、大中型灌区各 1 处,近年来相继开工建设各类农田水利工程 210 处,先后实施了沂沭河治理工程、葛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葛沟灌区渠首拦河坝工程、沂河护险工程等水利工程,农田自流灌溉保证率达 80%以上,发展高新农业条件优越。5.独特的产业优势:目前,全区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520 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146 家,省级龙头企业 8 家、市级龙头企业 44 家,初步形成了脱水蔬菜、食品加工、柳编工艺、苗木花卉、特种动物养殖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其中脱水蔬菜产业规模居亚洲第 1 位,其他产业在全市乃至全省也处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农高区的产业基础。(三)建设农高区的紧迫性。从全省情况看,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 、转发省科技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 ,把建9设农高区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在全省重点建设 10 家省级农高区,目前已批复 6 家,另有 2家正在论证,竞争非常激烈。从全市情况看,近年来苍山、沂南、莒南等县在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