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00029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2古诗词鉴赏(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词鉴赏【命题规律】1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 言志诗为辅。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 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 、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 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 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命题趋势】1唐诗宋词唱主角。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 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 史诗。2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 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3“点”的考查是主流。中考古诗词

2、鉴赏不讲全诗的 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 、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 理解分析。4古诗词对比阅读探究未来能日趋走红。5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 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一、2013广州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真 题 例 析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_“了却”“可怜”分别是“完成”和“可叹”的意思

3、。解 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词语的理解。同学们在复习 古诗词时要回归课内,关注课下的注解。解析词语既要知道 本义,又要考虑词语的古今异义、比喻义等,结合词句内容 来分析。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 析 本题属于古诗词的思想感情题,是以简答题形 式出现的。考生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结合全词,知人 论世,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 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二、2013乐山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

4、,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3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加以描绘。(100字内)_ _ _ _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 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 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解 析 本题属于画面描述题,如何描述画面,就得借 助想象,抓住诗词细节内容,进行大胆联想与想象,重点补 充与突破,把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 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

5、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无外乎怎样抓住景物描摹特征,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情感、情意,创造意境的和谐之美以及对主旨的作用。此外,有时还要考虑字词的特殊用法。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 _ _“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 情。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三、2012河南 古诗欣赏。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 析 解答本题可

6、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诗词的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从诗词的感情入手,赏析作者所体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从诗词的词语入手,赏析作者遣词炼字的魅力;从诗词的修辞入手,赏析修辞对诗词的表现作用。5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 _ _ _ _ _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 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 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 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美。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四、2013长沙 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

7、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_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 析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3)事物形象:指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

8、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 析 解答这一题,我们可以从诗的写作背景和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情感。这首诗的背景是诗人的朋友王昌龄被贬官,诗人回金陵时与他相遇,便作这首诗相送。且杨花落尽,给人惆怅的感觉。从这两方面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_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五、2013临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从军行杨 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

9、解 析 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得纵观全诗,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8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_ _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 即可)9“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 壮的战争场面? _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 析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本题答题思路要从表达方式入手,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

10、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六、2013营口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题目。解 析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正侧描写等,再把一些表现手法落实到具体诗词句上,然后结合诗文内容分析其作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10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 的思想感情。_ _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

11、高尚 或洁身自好)的人格。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1解释词语解释诗词句中的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语境推断法。在解 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2013 黄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 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再如 (2012湘潭):解释“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结 合词的内容,就不难知道它的含义是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 。当然,对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我们平时要留心积累。方 法 总 结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得着眼于全诗 ,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

12、的情感。解题方 法为:(1)结合背景,窥测作者的情感。背景,一方面指诗所反 映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 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把个人荣辱融入诗中,如李煜 、李清照的词作,写尽了词人人生的悲欢离合。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阅读古代诗词,若能抓住“诗眼”,也就能轻松地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总领全篇,根据这个“诗眼”,作者思念家乡的悲苦情感就不言而喻了。(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诗人一般都借助一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只要我们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就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具有漂浮不定的特点,可用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了这个意象,便可以体会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3描绘出诗词句子所表现的画面描绘诗词句子的画面,不能只是对原诗句简单的翻译,而 是要把诗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 的情景。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如 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要抓准竹林、洗衣姑娘们、莲叶、打鱼人的渔船。其次,要 借助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