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5565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化与词学·第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柳永(984-1053), 原名三变,后更名永,先世河 东,福建崇安人,出身儒宦世 家。在父亲柳宜熏陶下,柳永 兄弟三人皆文艺才能出众,时 称“柳氏三绝”。柳永少年时期随父游宦。柳宜 在京城为官期间,是柳永生活最为惬 意和浪漫的时期。词人歌舞寻欢,尽 情享受着美好的青春时光。这段烂漫多彩的生活使柳永终身难忘,在许多 词篇里都表现了浓厚的眷恋之情,如戚氏。戚氏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 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 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 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 、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 抱影无眠。 柳永风流才子的生

2、活带给自 身的是更多的不良影响甚至命运 挫折。许多词作在统治者看来多 为淫冶讴歌之曲;放浪生活作风 和轻狂创作态度给当权者留下轻 薄浮荡的深刻成见。 科场失意后,柳永一度放逐自己,更加 频繁地出入于秦楼楚馆。但他也知道,纵情 风月毕竟不是文人最后归宿,遂改名柳永, 再次参加科举,并于五十岁那年考中进士; 沉沦下僚多年,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宋初天下安定,经济繁荣,城市兴盛,市民阶层 崛起,市井文化也发展迅速,俚词俗曲流行于秦楼楚 馆。于是俗曲、雅词日益判然分明。柳永长期沦落市井,混迹流连于歌楼妓馆,深受 市井文化影响,遂一改文人词创作路数,积极迎合、 满足市民大众审美需求,运用

3、俗语俚词,表现世俗情 事,为宋代词坛带来生动活泼的新风格、新气象。柳词既赢得不少赞许,也 因乖离当时文人普遍追求雅正 的审美趣味而屡遭非议。同时代文坛领袖晏殊态度鲜 明。再继者苏轼特标举柳永为反 面靶子,努力追求一种不同于柳 永的审美风格。从苏轼批评学生秦观之言辞中更能够明确看 出其态度倾向。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 作文甚胜,都下甚唱公山抹微云词。”秦逊谢。 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 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 坡云:“销魂当此际,得非柳词句法乎?”秦惭 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李清照词论: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

4、又函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 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 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 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刘熙载艺概: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 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 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 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柳永词虽有俗气,却一直在下 层民众间广泛流传。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所写的情感并非全是浅薄平庸,也有着 真挚深邃的一面。如著名的凤栖梧就是雅俗 结合的典范。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词写伤春怀远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引申“衣带 渐

5、宽”两句,认为凡是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之人,必须 具备这种执着坚毅精神,否则难以成功。柳永虽得意于秦楼楚馆,深受 歌伎乐工欢迎,却仕途失意。中第 后,久困下僚,四处迁转,故宦情 旅愁成为其后期词作常见的主题。柳永后期结束都市风花雪 月生活,由市井才子回归士大 夫本色。男欢女爱为羁旅离愁 所替代,秦楼楚馆转换为水乡 旷野,词人眼界顿时开阔,词 的境界也因之提升。 以秋景为衬托, 融写 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 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强 烈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艺术成就突出。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 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 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

6、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 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苏轼评此词: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 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 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铺叙送别场景,抒发真挚感情,词风哀婉,境界幽绝。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情景交融,妙合无垠,似真 似幻,迷离恍惚,清丽凄切,历 来被誉为“千古俊语”。柳永生活的时期,正值北宋蒸蒸日上。他用词描 绘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富庶。尤其是杭州、苏州的富庶 安乐让词人感受深刻,对这些大都市的描绘也更为成 功。此类作品中,望海潮最为典范。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 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词人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充满感情地描 绘出杭州秀丽的山水风物,铺写了城邑的繁荣富庶,俨然 一幅壮美的都市风情画。这首词形象地描摹出杭州天堂般的胜境,艺术 感染力是巨强。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 对杭州垂涎三尺,“遂起投鞭 之志”,更加膨胀起他侵吞南 宋的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