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76245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语文教学的 有效性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09、4、2关于语文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1、什么是语文?关于文本解读的相关问题。2、读懂课文的路径是什么?3、读懂课文是为什么?4、怎样才算读懂?5、六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6、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怎样的?7、语文教学的单元意识和文体意识。8、 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不要急功近利。9、关于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1、什么是语文?“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 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 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 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 偏指。” 后人解释颇多:语言文章语言文字语言文

2、学但似乎均有不通之处:文章、文字、文学是 不能与语言并列的。文章是语言的物化成果;文字 是语言的外在形式(另一形式为语音),文字存在 的唯一理由是在于表现语言;文学有口头、书面两 种,但比语言概念要小,仅是语言的一种形式、一 种功能。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1902年,政府独立设置语文学科。1949年,叶圣陶提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 书面语言,把二者合在一起就是“语文”,同时还主张听、 说、读、写并重,提倡要培养形式感、文体感、语感。1956年,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次重大改革,引 发了对语言训练和文学教育的空前重视。1958年,全国又开展了关于文道关系及怎样教好语 文课的大讨论,

3、指出“语文课总是语文课,不能教成政治 课”,“也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1963年,新中国第二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出台, 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1978年,第三部教学大纲颁布,强调语文学科的 性质是“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1997年,全国开始了新一轮语文教育的大讨论, 肯定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 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教材意识和文体意识。 课堂实录 文来中学 张琼学 师:第四单元是什么单元? 学生:唐诗精华 (教师板书:唐诗精华) 师: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4、“唐诗精华”是什么意思? 生1:唐代的精华,这些诗歌都是有感情的。 生2:非常优秀的几首诗。 生3:值得我们学习背诵的诗歌。 生4:是唐代人智慧的结晶。 师: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唐诗就是唐代的诗歌,唐代是中国历史 上诗歌创作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记录唐代诗歌的全唐诗,共收诗歌 42931篇,诗人1895人。 (板书: 42931 6 1895 5 师:在这么多的诗歌里只选了6首,在这么多的诗人里只选5位诗人,看来这 些诗歌真是精华了。那好,让我们从这些精华开始,通过这几个点去学习更 多的唐诗。 今天,张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李镇西第一节课 这是我给

5、新生讲的第一篇课文。 上课开始,我叫学生把书都关上:“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看着学生紧张的表情,我说:“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教材第一单 元有哪几篇课文?” 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是把好多学生给难住了。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只 知道头两篇课文荷塘月色和拿来主义。最后才有一个学生补充道:“ 还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杜鹃枝上杜鹃啼。” 我说:“老师提这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今后自学课文要有单元 观念,因为课文是按单元编排的,而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学习重点。” 说到这里,我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请问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啊?” 教室里一片沉默,看来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正要回答这个问

6、题 ,突然,后排的 贾志杰同学举手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 摩语言。” “非常正确!”我忍不住表扬道,随即又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回答:“在教材第5页上,编辑是有单元学习重点说明的。” “好!”我对全班学生说,“都用的是同一本语文书,可贾志杰就比大家会 读。他知道不但要读单篇的课文,而且还要读单元前面的学习重点。好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 学生翻开书后,看到单元提示上果然赫然写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 语言。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 次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 我又问:“大家对这几句话有没有什么疑问,或

7、者说从中看出什么问题没有?” 仍然是沉默。我只好说:“我就有问题,现在问大家既然学习重点是整体感 知,揣摩语言,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先解释什么叫整体感知再解释揣摩语言,但为 什么书上却根本不讲什么叫整体感知,而直接就解释什么叫揣摩语言呢?” 学生们不约而同一下抬起了头,用惊讶的眼睛看着我,那一双双眼睛仿佛在说: 咦?我为什么没发现这个问题呢? “注意:从无疑处发现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之一。”我强调道,“好,大家 现在就来思考这个问题吧?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两分钟过后,我请几个学生站起来交流他们的看法。有的 说:“整体感知谁都懂是什么意思,所以不用解释;而

8、揣摩语言则不太好懂,所以要 解释。”有的说“整体感知是要达到的目的,而语言揣摩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有的 说:“其实,看起来没解释整体感知,但实际上解释揣摩语言中就解释了整体感知 ,比如书上不是写了吗?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这就是整体感知了。” 我说:“都有道理。重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善于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 我说道:“不过,我这儿要对揣摩语言作些补充性解释。揣摩语言一定要联系语 境。所谓语境,包括外部语境与内部语境。外部语境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 系等等。比如,外国人看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就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笑;又如,我 们今天读鲁迅的文章,对有些语言也觉得不理解。

9、就是对外部语境不熟悉。而内部语 境,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照应等等。这是同学们很容易理解的。同学们 注意,所谓阅读,主要就是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 六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也“就是在 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 刻理解语音、字形表示的意义的能力”。叶圣 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 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 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大量事实 与专家论著都表明,语感的培养毋庸置疑地 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当前语文教改 应努力的方向。 六年级语文课

10、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一、诵读 诵读动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不仅能使主体 直觉、立体地把握语言的音、形、义,形成 语感,而且还由于“那念的人一面念的时候, 一面他的思想感情就在活动了,他把作品的 妙处一面哼出来,一面哼进去。”诵读还可以 深化、美化语感。朱熹甚至说:“韩昌黎、苏 明允作文,毕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学 。” 六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言的使用是 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模仿和 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诵读是对经典的语言 文字作品的高强度高密度的模仿,在语言的 学得阶段应自觉地反复加以运用。曾国藩在 家训里说过一段话,很可以值得我们注 意:“

11、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 ,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 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 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 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 出一种兴会来。” 六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在语言学得阶段,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 ,读与写的本质关系也要求诵读成为语文教 学中的重中之重。章熊先生以为“语言学得阶 段,输入必须大大早于输出,输入量必须远 远超出输出,两者不能同步。”王尚文也认为 :“语感不仅在听读活动中有最为明显最为典 型的表现,而且最初也是在听读活动中形成 的,听读活动中的语感是语感的基础。” 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不要急功近利 。

12、 春雨的启示四、五、六单元解读第四单元: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诗歌中表达 的 思想感情。要注意趣味性,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 韵美。让学生爱读古诗。第五单元: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 常用的说明方法。不要和记叙文混淆。第六单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风情”,风情有很 多意项,这里是“风土人情 ”的意思,风土:山 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 的总称。 更重要的让学生了解域外风情的同时 ,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域外风情的?六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对语言咬文嚼字式的揣摩“语感的直觉性和思维性、理解性不但在根本 上不是对立的,而且还是思维性、理解性的 结晶,是理性在感性中的沉淀,是理性溶解 于其中的感性。”(13)诵读从整体上感性地 把握语言,而揣摩则是于精微处理性地分析 语言。 六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语言是不确定的,语言并不是它所表述的对 象本身,“语言的功能在于它指出一个不在场 的对象。” 语言的这种特点需要学习主体通过不断的对 个性语言的揣摩,来接近语言本身的能指和 所指意义,并确定每一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 系。学生写作、说话水平的提高也要求对语言进 行咬文嚼字式的揣摩。 更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