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64684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9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 :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各50%的大麦和燕麦,其他 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A大麦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播种量比例收获获种子的产产量 大麦燕麦大麦燕麦 0.20.842133 0.40.68156 0.60.49832 0.80.210513B.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一公顷的调查区 内,放置100个捕鼠器,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 获的鼠标记后原地放回。数日后,在同一地方放置 同样数量的捕鼠器,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过的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2、该地区田鼠种群数量为N,则N= 只。 (2)要是上面计算的种群数量与实际相符,理论 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A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他们的月 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 盖草原鼠害将会严重,不许做好防治工作。(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 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谁 ,则笼内鼠数量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曲线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3、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A 藻类 B 虾类 C 鱼类 D 哺乳类D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不具备的特点是( )A.多层次 B.多功能 C.少污染 D.无病虫害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明显区别是( )A自然生态系统自给自足,而农业生态系统输出农副产品,输入大量物质B自然生态系统输入物质不输出,农业生态系统自给自足C自然生态系统输入物质不输出,农业生态系统输出产品不输入D两者都输入物质,但自然生态系统不输出,

4、农业生态系统输出农副产品DA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这一点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 B.城市生态系统对其它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 C.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D.城市生态系统人口众多,与外交流频繁C在两个生态系统(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处有一个过渡区(生态交错区)。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中的动物的特点是( )A.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小 B.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大C.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植食性动物较多D.与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和寄生生物较多B. 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 ,土壤中有机物积

5、累量一般是: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雨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雨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雨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雨林无法比较 A. 生产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 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级B一定能固定二氧化碳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 水生植物红萍适生于阴坡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 ,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 上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鸭子、红萍和有害昆虫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C.

6、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初于3个不同的营养极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 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增加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 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 某同学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 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等动物活动。 若该大麦田的承包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 对大麦田的各项管理,一段时间后,该农田生态系 统中占优势的生物将是 该农田中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 的总和称为 请画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食草昆虫 青蛙 蛇 蜘蛛狗尾

7、草大麦举例说明该农田食物网各种生物之间有哪些中 间关系?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呼吸分 解 者呼吸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呼吸呼吸生产者 (植物 )呼吸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功能一、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1、分析:各成分能量的来源、去向 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消费者的能量来自对上一营养级物质所含有能量的同化 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呼吸分解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 身的各项生命活动(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每一营养级中生物的遗体、粪便或是枯枝落叶中的能量 均流入分解者; 部分贮藏能量的有机物被下一个营养级生物所同化。 来源去向能

8、量流动的起点: 输入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途径: 能量流动的形式: 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散失的途径: 能量散失的形式:功能一、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食物链和食物网热能 细胞呼吸作用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呼吸分 解 者呼吸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呼吸呼吸生产者 (植物 )呼吸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2、归纳:能量流动过程 有机物形式3、讨论: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呼吸分 解 者呼吸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呼吸呼吸生产者 (植物 )呼吸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1)能量为何只能单向流动? 食物链中,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不

9、能逆转 生态系统中能量来自光能,并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循环(2)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每个营养级都因呼吸作用散失部分热能: 每个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每个营养级都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功能一、能量流动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呼吸分 解 者呼吸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呼吸呼吸生产者 (植物 )呼吸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3、讨论:(5)调整能量流动方向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目的? 缩短食物链、减少中间环节; 实现能量多级利用;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能量的转化形式怎样?(4)为什么要研究能量流动?功能一、能量流动光反应 暗反应 呼吸作用太阳能 活跃的化

10、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热能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 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 = Pg 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分析回答: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 什么?AB C D E Pg15.9870.7 0.9 141.0 211.5 Pn2.8369.4 0.3 61.9 20.1R13.1501.3 0

11、.679.1 191.4 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为生产者 5.7% 增加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耗能之和 (2001年广东、河南,一、25)一 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 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 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 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 示能量的大小)解析:题目给出的是树、昆虫、食虫鸟三者的生物个体数量 金字塔,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树、昆虫和食虫鸟三者的能量金 字塔。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情况,我们很容易 确定选项C是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本题要求考生正确区别 生物个体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3 。答案:C.下图是某人

12、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 量值(单位为103kJ/m2.y)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约是1.1 103kJ/m2.y.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 量值(单位为103kJ/m2.y)B、由生产者,、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能 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 量值(单位为103kJ/m2.y)D、在生物圈中,除了全部的微生物,一些腐生动物也 属于类群.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 量值(单位为103kJ/m2.y)C、为第一营养级,为第二营养级,两者之间的能 量传递效率是5.6%.下列有

13、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喂食物,该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 所同化能量的20%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 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 流入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的循环而循环利用的功能二、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 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2)循环过程是指: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带有全球性,所以这种 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

14、循环。(4)实现物质循环的相关生理过程(3)物质循环的特点:具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功能二、物质循环实例碳的循环过程 (1)碳的存在形式无机环境中:生物群落中: (2)碳循环C进入生物群落:C在生物之间流动:C返回无机环境:C循环特点:CO2、碳酸盐 有机物主要以CO2形式,通过绿色植物光 光合作用途径进入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沿食 物链流动 通过细胞呼吸和微生物分解作用 (途径),以CO2形式返回 有全球性成因: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碳的循环过程 (3)温室效应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形成 一是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15、、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 能源; 二是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功能二、物质循环实例硫循环1、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2、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3、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1)以SO2形式,被植物叶直接吸收(2)以SO42-形式,被植物根吸收在有机物(蛋白质)中微生物分解作用(途径),以SO2 SO42-形式返回 4、与硫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酸雨(1)成因:(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中SO2过多:化石燃料燃烧、火山爆发 和微生物分解作用、 危害叶和芽叶年龄与对SO2敏感性:(二)氮循环(二)氮循环工业工业 固氮固氮高能高能 固氮固氮生物生物 固氮固氮有机氮有机氮 合成合成氨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OO2 2不足不足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亚硝 酸盐酸盐功能二、物质循环实例氮循环过程 N2、NH3、NO3-等 有机物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流动有全球性(1)氮的存在形式无机环境中:生物群落中: (2)氮循环N进入生物群落N在生物之间流动:N返回无机环境N循环特点:方式:形式:方式:形式:三种固氮作用N2、NO2-、NO3-、NH4+微生物分解作用、反 硝化作用 N2、NH3等.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描述是:A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 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