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25717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6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4.4生态环境的保护(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应学生用书P210)知识梳理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都是有限的。 2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3人口增长过快,还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4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等。问题探究1:解决人口问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提示:1.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2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3遵

2、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4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4海洋污染: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5土地荒漠化:植被破

3、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问题探究2:造成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和直接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四、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2)保护环境和资源。(3

4、)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自主检测一、判断题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答案】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答案】 3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答案】 4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答案】 5科研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6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易地保护。( )【答案】 二、选择题 7(2011南京模拟)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其生态功能。 【答案】 B8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BC D【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指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

6、人的需要,还要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生态利益应和社会利益与经济的增长协同考虑。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而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又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 【答案】 B9关于“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

7、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 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许多野 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保护生 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并不 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 制。 【答案】 C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B就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C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

8、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外来物种引入不当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地利用。 【答案】 B三、非选择题 11(2011广州模拟)如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优于的原因是_。(3)少量

9、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英会诱发_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应在_的土壤中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答案】 (1)CO2和无机盐(2)通过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 (3)自我调节(自我净化)(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5)分解者 富含塑料垃圾(对应学生用书P211)考点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

10、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

11、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3保护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广生态农业。典例1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 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 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

12、来的。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不会不断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 B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举一反三 1(2010莱芜模拟)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AA国 BB国CC国 DD国【解析】 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答案】 B2(2011怀宁

13、模拟)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 A项中,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B项中,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项中,科技进步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D项中,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 D3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

14、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

15、)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_。【解析】 人口激增状况如不能得到改善,最终会由于对环境造 成的压力太大,使环境容纳量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呈现c曲线所示的情况。根据生态学原理,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时,会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种群数量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末端,其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3)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5055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00.180280单位,下降为调整前的28/55,即地球的承载能力可变为原来的55/281.96倍。计划生育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延长世代长度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3)1.96(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考点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 形成 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 烧,导致大气中CO2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