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21029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言文阅读总则:二要靠基本技能(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一要靠知识积累(常用虚、实词基本用法及意义,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重大的历史知识等等)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进行具体 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1、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2、2、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 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 ,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 ”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 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 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 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 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 )。”“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 了解事理。例如199

3、4年“以给供养”一句中“给”, 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可以 。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因 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足 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再比如“扶持私 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 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 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4、以理解文。(1)把握大意,由后做起,第一句是说在阅读一 篇文言文时,首先要对全文的内容大体上有所了解 掌握,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章。答题时由最后 一道题答起。高考文言考题的最后一道题是结合文 意进行判断

4、,此题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 5、一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2)句子翻译,重点词语。第二句是说在做句子 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对文言文翻译的 要求是:直、准、补。“直”是说在翻译句子时尽量 要“直译”;“准”是说对重点的词语翻译要“准确”; “补”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有很多省略的内容, 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 例如:“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 下士。”此句应译为“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 虚地对待士人”。这首先是直译,重点考察的词语 是“垂”“荣名”“下”“而”括号里的内容为补充的。(3)实词解释,注意迁移。第三句是说

5、文言文的加点实词解释和虚词的比较判断,来自于平时对课 文中的实、虚词的积累。所以,对课文中的词语、 虚词的积累尤为重要。做此题时,要注意把课内的 所学灵活运用到课外。(4)若有不会,随它而去。第四句“若有不会”是指文中不会或不明大意翻译不准的地方,而考题中 也并没有涉及到的部分,不用去管它。在准确掌握 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总结、运用方法、技巧,高考 必将取得好的成绩!1.第一个阶段先扫读一遍,大致了解文言段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要知道写的是谁,大致是怎么一回事。这时,一定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具体语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暂时放过去,顺着往下读,借助文段的题目,借助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借

6、助设题和选择支,先弄懂文段的大致意思。然后,借助这个大致意思,反过去读第二遍,由于前边的粗读已经理出一点头绪,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原来没弄懂的地方就变得比较好 懂了。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就要反复这样“串”几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应分为两个阶段:有些同学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 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 意。考生应该知道,所选文言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二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 以要保持良好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力量 ,善于前后推导,一步步走完解读

7、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 翻译文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也要善于借助。例如 ,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 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 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 生义,以今释古。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 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 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 新知。从以往高考来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题时丢 分往往丢在不注意审题上,例如问的是“全都直接 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 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 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五、文言文的词

8、义推断 (一)以字形推词义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总字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形声字半旁表音,半旁表义,表义的称为“义符”为 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依据通假推词义 文言文中存在着不少通假字的现象,这是我们解词 时推断词义的又一有利条件。 (三)依据词语结构推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规律的,有规律就有规可循,循其 规律推断词义,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按互文见义推词义: 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彼此补充渗透。互文 多近义,这是汉语的一条规律。例如:“殚其地之出,竭 其庐之入“(捕蛇者说),这里的“殚“与“竭“在互文, 一般人都知道“竭“的意思是“尽“,那么也就可以推知“殚“也

9、是“尽“的意思。 (五)从蒙上文推词,从探下文推词义: (六)凭对文推词义 对文多反义,这是汉语的一条规律。如:“辅周则国必强 ,辅隙则国必弱“(谋攻)。这里“周“与“隙“成对文,“ 隙“可知即“不周“。 (八)从分析句法推断词义 分析句法可以确定词类,帮助推断词义。这一方法,对解析跨几个词类的多义词,活用词、虚词等,作用较大。 (九)依据全段或全文叙述或议论内容推断词义 这里讲的是把词放到整个语境中来考虑,这就要求考生在做解词之前,对该语段甚至全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再看看该词所在词句的词言表达方式是叙述还是议论。这时再推断词义就容易了。(一)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1. 翻译的基本原则: “直

10、译为主,意译为辅。” 什么是直译呢? 所 谓 直 译, 就 是 按 照 原 文 的 词 序、 句 式, 逐 词 逐 句 地 翻 译。 例 如: 原 文 :“ 断 其 喉, 尽 其 肉, 乃 去。”直 译 :“ 咬 断 了 它 的 喉 咙, 吃 光 了 它 的 肉, 才 离 开。” 它要求忠于原文,所谓“对号入座“,在这个前题下,作些必要的调整或改动,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规律。 有 些 词 句, 无 法 直 译, 或 直 译 后 读 起 来 很 别 扭 , 那 就 采 用 意 译 法。 所 谓 意 译, 就 是 根 据 原 文 的 大 意 来 翻 译, 它 不 受 原 文 的 词 序、 句 式 的

11、 限 制, 文 字 也 可 以 适 当 增 减。原 文:“ 以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则 何 如?” 直 译:“ 如 果 五 十 步 笑 一 百 步, 那 怎 么 样?” 意 译:“ 如 果 那 些 逃 了 五 十 步 的 人 嘲 笑 逃 了 一 百 步 的,那 怎 么 样?” 意 译 法 的 优 点 是 使 译 文 通 顺, 便 于 读 者 了 解。 当 然, 意 译 法 只 是 加 了 一 些 必 要 的 词 句, 并 非 任 意 加 添 枝 叶。 人 名、 地 名、 朝 代、 年 号、 官 职、 书 名 等 专 有 名 词, 可 照 录, 不 必 翻 译。 2. 翻译的标准是:“信、

12、达、雅。“ 翻译的标准一是要做到“信”,即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 随意增减内容和改变风格;二是要做到“达”,即文字顺, 要能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译文合乎现代汉语行文规范 ;三是要做到“雅”,指文句流畅,具有文采,准确、鲜明 、生动,简洁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1.要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有 些 词 的 意 义 古 今 没 有 差 异,有 些 词 的 意 义, 古 今 差 异 很 大, 有 的 甚 至 完 全 相 反。 如:“ 去”, 古 代 通 常 解 释 为“ 离 开”, 而 现 代 汉 语 中 是 指“ 到 某 个 地 方 去”。“ 去 京”, 古 义 是“ 离 开 京 城”,

13、 今 义 是“ 到 京 城 去”。 2.要注意文言词汇特点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多数,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 而且现代汉语中一些双音词是由古汉语中一些意义相关而 连用的单音词发展而来的,所以在译文时要注意防止把古 汉语中连用的单音词误认为是一个词。要 注 意 一 词 多 义现 代 汉 语 中 也 有 一 词 多 义 的 现 象, 但 由 于 文 言 文 单 音 词 比 较 多, 因 此 这 种 现 象 比 较 突 出。 同 一 个 词, 不 只 有 好 几 个 解 释, 而 且 可 能 分 属 不 同 的 词 类。3.要注意通假字 4.要注意文中的词类活用 5. 要 注 意 文 言 不 同 的

14、 句 式判 断 句被 动 句倒 装 句( 谓 语 前 置 宾 语 前 置 介 词 宾 语 前 置 介 词 结 构 后 置 定 语 后 置)省 略句6. 没 有 实 在 意 义 的 词, 可 以 不 译翻译的方法 是留、换、删、补、调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换):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移(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1)借代,文言文中,如果按字面翻译, 往往会造成误解。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布衣” (2)互文.这类句子, 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

15、以收 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原意本 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 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 也指“物”。(3)、委婉。语文表述,为了某种需要, 对某件事情不直 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 “今治 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 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4)、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 忌讳而改变了说法。 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 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 ”,了解 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

16、译文言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1.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三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 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 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 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 目,把握文段主旨。 2.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 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文言词义的辨误,同样要“瞻前顾后”,注意语境,还要对 选项作语法分析。 文言文的释词原则是“因文释词”,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来准确解释词语,决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胡乱臆断。3.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很少,所以看到 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 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 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有五种情况:一词义扩大、二词义缩小、三词义 转移、四感情色彩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