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01047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HL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 关的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 治参与等。它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是 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BC2070年 BC476年)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秦朝清朝(BC221年 AD1912年)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 形成( BC2070,夏禹BC1600,夏桀)商 发展( BC1600,商汤BC1046,商纣)西周鼎盛 ( BC1046,周武王BC771,周幽王 )春秋瓦解 (BC770BC476)中国奴隶社会(前2070前476)课程目

2、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尧舜禹大禹的形象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 建立,大禹成为 夏朝的王。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 (1)建立:(2)特点:(3)方式:(3)影响:3、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兄终弟及,父子相传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舜禹启BC2070年建立夏禅让制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以后的约三千年的时 间里基本上成为君主承传的正统定规。为什么说夏朝已经是一个国家了? 1氏族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

3、按地区来管理,禹治水成功后 ,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 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这是国家和部落的 根本区别。21958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达一万平方米,并有 一支军队,还有监狱文物,这些证明夏的国家机构已初具规模 ,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些恰恰是原始社会所不具备的。3、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 承了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4、夏商初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中央相 卜 史 师 卿士 祝地方侯 伯影响?参与商王决策负责祭祀占卜和 记录王朝大事执掌军权为政篇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 曰:殷

4、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 世可知也。” “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你是否 同意此观点?此观点说明了什么?说明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 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分封制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 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 室。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目的: 2、主要内容:(1)分封对象:(2)诸侯权力:(3)诸侯义务:4、特点:“分封建国,以藩屏周”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获得土地、人民 世袭权。 可实行再分封 行政权、财权、兵权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层层分封,等级森

5、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5、评价:积极: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序列;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对周王 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王有很大的独立性。一旦王权衰弱,分封制就不可 避免地遭到破坏,为诸侯分裂西周埋下隐患 。法官断案:王位之争?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

6、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 2、特点:3、 内容:4、影响:加强统治秩序,解决 、 、 上的矛盾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次子 、庶子分封);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用父系血

7、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国家统治。 (西周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权力 财产 土地继承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二者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 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宗法制分封制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内容历史 作用关系 特点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拱卫王室。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 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了统治,开发边远 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西周延续数百年的强盛 。保证了贵

8、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部的稳定和团结。两者互为表里。等级森严,宗族色彩浓厚。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划分宗族内部的嫡庶系统分封制与宗法制比较四、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礼不下庶人,礼只能实行于贵族阶层,并有等级,不得超越。 九大簋(gui)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 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 八佾(yi)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按周礼的规定,天子的乐舞,才可用八佾。按季氏的官职 ,只能用四佾的资格。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越轨 行为。(周朝贵族在使用乐器时,也必须严格遵守等级制 度。天子用四组钟,诸侯

9、用三组钟,卿大夫用二组钟,士 用一组钟。)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的势力衰弱,某些贵族 以下犯上,在使用乐器时超出规定,这就是孔子说的“礼 崩乐坏”。五、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一体”)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专制程度不断加强,君主权力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君 主制向专制君主制过渡的时期(变法)。本课小结奴隶制社会:BC2070BC476年,包 括夏、商、西周。 禅让制:选贤与能 世袭制:传贤传子,家天下局面形成 分封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

10、制度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 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BC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 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 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 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 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 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

11、的历史 信息不包括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A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蕃”是指A.西周军队 B.少数民族 C.周边国家 D.诸侯国“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B “封建”的含义是分封诸侯国D武王分封了三类人:一是神农、黄帝

12、、尧、舜、禹的后代;二是姜太公等功臣谋士;三是自己的弟弟及其他的亲戚。观察P5西周分封地图, 同姓和 异姓封国各自所占比例及分布特点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 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商朝的外服制度 B、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C“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 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趋向崩溃 D.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CCB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 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 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