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9671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世界范围下的中外关系(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复习 国际视野下的中外关系 复习目标导航: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应掌握如下内容:1、了解秦汉、隋唐、宋元、明朝前期对外开放的特点、原因 、影响及中外友好往来的史实,其中要着重了解两汉时期东亚 文化圈的内涵,分析“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维系的中西贸易 往来;2、了解唐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吸收的史实,并从 中认识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3、概述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传播情况,认识其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贡献;4、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局限性;5、了解“西学东渐”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6、掌握闭关政策的概念,分析明清时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内外 原因,正确看待闭关政策的影响。二、关于中国近现

2、代的对外关系应掌握如下内容 :1.系统了解晚清、北洋、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农、民资)2.重点掌握近现代史上的中美、中俄、中印、中法、中日关系的 基本史实,同时兼顾中英、中德以及中国与东南亚、非洲各国关 系中的重要史实;3.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形势的发展及外交方针的形成与日趋 成熟;4.简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这一外 交成就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5.结合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和 地区性国际合作组织中的外交活动,认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 促进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6.掌握新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7.理解现现代国际

3、际形势发势发 展下中国外交策略的调调整 备考重点关注在全球化趋势趋势 日益加强和对对外开放日益扩扩大的今天,本专专 题题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现实现实 意义义。在文综综考试试形势势下 极易与其他内容综综合,具有很好的切入点,故应应特别别关注。尤其 是近两年,每年都有大题出现,如2000年苏浙卷中的10、11题; 如2001年全国历史卷32题,文科综合卷26、27、28、29题等。 文综历史全国卷(浙江)已经涉及过的考 点 在近几年高考中,几乎年年涉及本专题内容。从考查的题型看, 以选择题居多,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 有:郑和下西洋(2000年全国41题、2004年江苏2

4、6题);新中国 的外交方针和政策(2004年广东15题、江苏17题);中苏、中日 关系(2004年全国文综卷一23题、卷二23题、卷四1215题);隋唐的重要港口(2004年全国文综卷二1315题)。 在复习时应习时应 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对外交往的大时代背景,侧重考查秦汉、隋唐 与明清三个时期的中外关系史,并且要求从中归纳出古代对 外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2)交往都是双向的,要认识对认识对 外交往所产产生的双重作 用,对对中国自身和世界各国都产产生了深刻影响。了解古代先 进文化技术外传的基本史实,分析外传的历史影响,尤其注 重对四大发明为主的中国传统科技的考查。了解外来文化内 传的基本史

5、实,分析内传的历史影响。从而提高对对今天实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认识 。(3)近代中国实实行屈辱的对对外政策,新中国实实行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国际际地位大大提升。通过过比较较,认识认识 中国国 际际地位的变变化,提高比较问题较问题 的能力。(4)从命题趋势题趋势 看,应应特别别注意新中国的外交问题问题 (背 景、方针、思想和成就)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义现 代化建设设的关系 和对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发展的贡贡献等。与本专题相关的热点问题有:(1)对外开放的问题。对外交往的过程亦是世界各民族相互学习 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化向外辐射,同时也吸取和借鉴外来文明成 果,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明清时

6、期,由于实行闭 关政策,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长期与世 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结合上述史实,从历史的角度 来理解为什么现今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朝关系、中法关系、中 欧关系以及中国与东盟、非洲的关系问题。历史上尽管有矛盾冲 突,总体看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是主流,我们应以史为鉴,和平 共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3)对外贸易的问题。古代史上的对外贸易突出体现在“丝绸之 路”上,丝绸之路维系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近2000年,其自身还经 历了由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4)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问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深深地影响 了

7、世界,这是值得炎黄子孙骄傲的。面对现实,我们今天更应该 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强化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考点知识整合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主题二 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 主题三 现代中国由封闭保守到主动开放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总总特征阶阶段主要时时期:秦汉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历史悠久 范围围广泛,中 国成为为周边边 国家和一些亚亚 非地区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中心 。 、对对外交通 便利,海陆陆并 举举,横贯东贯东 西 、形成并长长 期延续传统续传统 对对外政策;明 中期以后出现现 闭闭关自守政策 。范围围朝鲜鲜、

8、日本、东东南亚亚各国、南亚亚、中亚亚 、西亚亚以及欧洲、非洲交通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交往 方式互派使节节、留学生、对对外贸贸易等多种形 式的政治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等对对外 政策主动动开放,和平友好为为主影响取长补长补 短,增进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联系 ,促进进双方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并推动动了人 类历类历 史的进进步。二、古代中外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一)、经济交流,主要是对外贸易(秦汉汉、隋唐、宋元、明清)(二)、文化交流1、中学外传传(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 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非。原因: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社会制

9、度先进 ,封建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正式 开通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便 利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 西交通的新纪元。表现:中华文化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广泛 交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中国 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 等西传;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和水利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 本、朝鲜和越南。166年大秦王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中欧直接往 来的最早记录。(2)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原因:隋唐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国力

10、 强盛;唐朝有很高的国际声望;隋唐对外交通发达,西北陆路 和东南海路同时并举;统治者实现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鼓 励外商来华。表现: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建 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 学校教材;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马球、足球、围棋等 活动传入日本;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 文字,中国儒家经典、佛教传入日本;十进位记数法、道德 经传到印度。(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的过渡原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 是最为突出

11、的成就,对外贸易空前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 非洲的一些国家。表现:造纸术的外传:朝鲜(4C)日本(7C)阿拉伯国家(8C )欧洲、非洲(12C)美洲(16C)大洋洲(19C);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西夏使用木活字印刷术。比欧洲 早四个多世纪,后先后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为欧洲航海家实现 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入传入欧洲。 2、外学内传科学和生产产技术术:唐朝时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历法知识识 和熬糖法传传入中国。明清之际际,传传教士把西方的天文、数学、 地理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绍给 中国,欧洲的水利技术传术传 入

12、中国。物种传传播:唐朝时时,天竺的郁金香、菩提树传树传 入中国。北 宋时时,越南的占城稻传传入中国南方。明朝后期,原产产美洲的甘 薯、玉米、马铃马铃 薯、烟草传传入中国。思想文艺艺:佛教在两汉汉之际传际传 入中国。唐朝时时高丽乐丽乐 、中 亚亚的舞蹈、印度的绘绘画、雕塑、音乐乐、舞蹈传传入中国。明清之 际际,传传教士把西方的音乐乐、绘绘画等介绍绍到中国。3、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三次高峰(1)、随着以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为两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中国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播中亚、朝鲜、日本和欧洲地区。汉字也传 入朝鲜。儒学经典传到日本。传入中国的有佛教

13、、象牙、香料、宝石和多种植物等等。 (2)、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时期 。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诗歌、汉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朝鲜、 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传入中国的有:印度熬糖法、天文、医学、音乐、舞蹈、佛教及祆教、摩 尼教、占城稻等等。 (3)、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明清之际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 国外。明朝时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传人南洋。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 欧洲的水利方法。明朝中后期外国传教士来华,

14、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 三、古代对对外交通的发发展1、丝绸丝绸 之路丝绸丝绸 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陆上要道。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张骞 出 使西域,并出兵大败败匈奴,开通了“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中国与中 亚亚、西亚亚、南亚诸亚诸 国进进行了频频繁的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与欧洲有 了直接往来。东汉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被打败,班超经营西 域,丝绸之路畅通。隋唐时时期,打败败西突厥,先后设设安西和北庭都护护府,保证证 了“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的畅畅通。唐朝的丝绸丝绸 之路从长长安出发发,向西 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的许许多国家。 通过丝绸过丝绸 之路,唐朝与非洲有了直

15、接往来。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由受阻隔到畅通。明清时时期,由于实实行闭闭关锁锁国政策,通过过“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 与西方的交通日益萎缩缩。2、“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西汉汉武帝后开辟了从广东东沿海港口出发发,最远远抵达印度半 岛岛南端的“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 国和东东南亚亚、南亚亚各国的联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东西外交圈之间间 的联联系。唐代的“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得到进进一步发发展,从广州出发发,绕绕 过过印度半岛岛南端,最远远可到达波斯湾。明朝郑郑和下西洋推动动了“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的进进一步发发展,最 远远可到达红红海沿岸和非洲东东海岸。明末清初实实

16、行闭闭关锁锁国政策,“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受到限制。四、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和趋势对外开放闭关锁国 友好交往反殖反侵 中学外传外学内传五、古代对外关系的规律性认识1、条件 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对外交通+对外政策;中国古代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础;政 府的对外政策,政局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和技术 的进步等,也是其重要条件。2、目的(1)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形象;(2)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上互补互利;(3)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4)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3、特点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以官方贸易为主;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 来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形成;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流;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注:-又是中国古代贸易的特点。4、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