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8657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曲浩园,王润莹,李兰若,卢赫儒,席铭骏龙抬头的由来w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 ,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 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 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w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 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 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 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2、不仅是祥 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w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 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w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 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 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 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 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 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龙抬头习俗饮食w 龙抬头也叫“春龙节”,还叫“龙头节”

3、,“俗称“青龙节”。龙抬头在饮 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 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 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 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 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 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二月二这天大多 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 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 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

4、”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 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 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 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 ,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 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龙抬头的习俗w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 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大男人和小男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 因为人们习惯把男人比作龙,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 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 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演变到民俗上,就认为 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 所以人们对“二月二,剃龙头”很重视,谁都想图个好兆头。 古时候有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沿袭到今,就是不管头发多 长,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 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 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 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龙抬头饮食图片龙抬头习惯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