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865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古诗歌思想内容的命题规律 诗歌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 想情感的艺术。作者根据对社会现实生活 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 一定思想内涵具体可感的鲜明的生活图景 ,即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 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 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诗歌“情感类”题目的解题思路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1、边塞诗题材: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一)边塞诗2、边塞诗常见意象

2、:旗、鼓、干、戈,号角、玉鞍、辕门、烽火胡人、单于、楼兰、胡马黄河、长城、阴山、凉州、受降城、玉门关明月、黑山、瀚海、金河胡笳、琵琶、羌笛塑造的形象:大多是边庭将士及思妇怨妇。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和儿女情肠,极尽雄壮慷慨 、悲凉缠绵之情。3、边塞诗情感: A.主战思想(从军报国,建功立业 )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 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B.反战情绪(渴望和平、征人愁怨、思乡思亲 ) 环境恶劣、塞外生活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4、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注意:第一是要弄清

3、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 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 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 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 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 平的向往;同时对朝廷用人不当的讥讽。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 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 ;第二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 大漠上

4、升腾起的烽烟是那 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 落日是那么的圆.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 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 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 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 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1、谈谈李白塞下曲的思想感情。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参考答案】诗人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 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表现战士们 奋勇杀敌及高度警惕来寇的情景。结尾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 楼兰”,更直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消除边患,为国立功的愿望与决 心。【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

5、辞。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 常杀死汉朝使节,霍光派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 ,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意象:和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特有的、边塞特有之 景 代表作家:王昌龄 王之涣 高适 岑参 创作风格:多雄浑豪放 ,奔腾峻伟 题材内容:建立军功,边地生活,战争的酷烈场面, 将士的思家,边塞风光目的:确定是边塞诗探究思想内容 1题目2作者3意象4内容鉴赏思路:(二)咏物诗 将作者的写作目 的及感情 思想寄 寓在客观事物上 。 这类诗,往往借自然 界的景物,结合景、 物的特征和环境,赋 予景、物以人格 表现作者的品格与追 求,表达自己对社会 的关注和忧

6、虑,有的 则纯粹是表达对景物 的喜爱(思路)(类别)。1、咏物诗常见题目: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2、咏物诗常见意象:松、竹、梅、菊、落红、柳 、荷花、蝉、蜜蜂、石灰、牛、马等。 3、咏物诗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4、咏物诗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目的:确定诗类(吟咏的是一个事物)5、咏物诗思想内容的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 (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2、托物言志 a

7、对社会的关注和忧虑,表现或影射社会现状或批 判某类人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 b表现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个人情致: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百折不挠,不畏艰难,坚强不屈的强者 6、分类不同,情感各异表达对景物的喜爱 。1、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色以求精确逼真传神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衬托梅花的素雅, 二表现甘于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 白鹭图 刘羽 芳

8、草垂杨荫碧流, 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三 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怀才不遇的悲愤 3 托物明理 罗 隐 径溪径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确是平流无险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险的地方,都“兢慎”,因而“不 闻倾覆”;倒是“平流无险处” ,恰恰“有沉沦”。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许多事故发生在不该发生 的地方,这是因为人们自 以为安全而放松警惕。1.要抓住所咏之“物”的形态特点挖掘其比喻或象 征意义。 例如: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刻画了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的柳树 通过此形态表达了对柳树的嘲讽,(由表及里)

9、贬斥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7、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以下几点:2.要抓住所咏之“物”的色泽特点挖掘其比喻或象 征意义。 例如:于谦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在借物抒怀,立志要做纯洁 清白 高洁的人 3.要抓住所咏之“物”的环境特点挖掘其比喻或象 征意义。 例如:梅 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 耐寒的品性及能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生存。坚贞不屈之品格 傲然直立之形象 刚正不阿品质8、鉴赏咏物诗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具体描写看,除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景物 烘托的手法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 人识,独向斜阳叹白

10、头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 面,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 。 咏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 自大,声名远播;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参考答案】本诗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这 么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的垂柳却无人爱惜 ,欣赏。本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是 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又是对自己 怀才不遇的伤感。

11、例1、分析诗中永丰柳的形象及作者借以表达的情感 ?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三)送别(酬答、寻访)诗友人送别、酬答、寻访,是诗歌中常见的题材, 集中表现友人间深厚真挚的感情。这类诗往往借 助环境、情景、结合季节特点,表达朋友间的思 念,有理解,有安慰,有勉励,有赞赏;也有的 表达一种即时即景的情绪。1、送别诗常见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赠”或“别”等字眼; 2、送别诗常见意象: 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桥南浦,日暮, 斜阳,暮钟,阳关,梅花落等。3、手法: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想象 对比 衬托虚实结合4、送别诗常见基本主题:依依

12、不舍的留念,难舍之情;如:雨霖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别后情境的想象、担 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坦陈心志的告白;5、答题思路: A从题目入手,分析内容 B借助景物特征和人物活动揣摩诗 人情感 C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界定准确人物活动揣摩情感: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是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柳永雨铃霖中

13、的“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咽”,1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 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 汪,一句话也没讲,到了 哽咽不能语的地步。 2这一细节,刻画出主人公 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 的内心,表达出离别时的 无穷悲痛。 谐音修辞手法界定要准确: 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 的表达效果。 赠别诗词中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以“丝”谐“思” 等。例如:王维渭城曲 “客舍青青柳色新” 李益 “明日巴山道,秋山又几重”杜牧 “秋尽江南草木凋”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6、送别诗常见感情色彩大多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依恋与不舍,也有的格调高昂,慷慨豁达无缠绵的哀怨之

14、气如: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旷达刚健,乐观向上。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 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以“袅袅”的 萧瑟、黯然的秋景 来衬托“凄凄” 内心的凄凉、愁 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例2、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15、,一片冰心在玉壶。【参考答案】诗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 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这首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 ,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内容回顾:送别诗:1标题2意象3手法4基本主题5答题步骤6感情色彩总之:诗歌到手由特点看题材 由题材定情感入手角度(四)山水田园诗 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之族不满社会 现实,厌恶官场生活,转而回归自然,留 意山水之间的欣喜愉悦,从事农耕的坦然 悠闲,当然也不乏消极避世的思想。描写 对象主要是山水田园、农家生活,手法大 多以画入诗,风景优美,意境清新。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 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1、山水田园诗分析重点:景物特征2、山水田园诗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3、山水田园诗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 4、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 等。(五)怀古咏史诗这类诗或览古迹,回顾历史,讽喻当今 社会;或对某一史实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