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968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45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编第八编 清代文学清代文学 (1644183916441839) 绪论 一、清代文学的范围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 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 ,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 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二、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1、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 ,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作更加 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 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 品趋于雅正等。

2、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 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出 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 “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 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 越来越远。 3、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 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 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 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 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 醒的生动标志。三、清代文学发展概况1、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 兴盛;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 的词、骈文重新振兴;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

3、。 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清诗 前期遗民诗人忧时伤世,关注国运民生,高扬抗清 复明,多以史诗般的内容和坚贞崇高节操而称重当时、 影响后世。诗坛大家在诗艺方面多所开创:吴伟业 “梅村体” ,王士祯 “神韵派”。清词 明清鼎革之际,变俗为雅,成为文人写心工具。“ 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 帜的纳兰性德,或尊苏、辛,或宗姜、张,或学南唐二 主,各领风骚,在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 清代骈文 清初文人揭骈文复兴序幕,至 乾嘉几与桐城古文抗衡,与当时政治思想专制、 文化学术复古、汉学之风兴盛有关。骈文作家多是渊博学者,哀盐船文的 作者汪中,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的阮元等。

4、 3、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清代戏曲 明显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 化。著名文人吴伟业等寄托心曲的剧作,多以抒 情性冲淡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剧作家李渔则注重戏剧性,多用巧合、误会 、制造生动情节。其闲情偶寄的编剧和表演 理论,表明戏曲重心由“曲”向“戏”转移。长生殿和桃花扇显然是剧作家注重社 会历史意识和戏剧性这两方面的产物。 清代小说 总体进入独创期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 ;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 子佳人小说;长篇小说纷繁多样: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英雄传奇水浒后传才学小说镜花缘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不朽巨著红楼梦。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第一节 清代诗歌(1)数量巨大。

5、徐世昌晚晴诗汇收录诗人 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2)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 ,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 。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3)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 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 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一、 清初诗歌 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 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 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 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 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 王士

6、祯影响最大。(一)清初遗民诗人:1、顾炎武: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 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 贵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 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 壮,苍劲沉郁。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 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 巨大。2、屈大均:有道援堂诗集。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 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 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 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3、吴嘉纪: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 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 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 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

7、语言、白描手法、 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二)清初入仕诗人:1、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转 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 其 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投笔集中怀念 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 ,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 时人难望项背。2、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朝代兴 亡和悲叹自身失节。“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 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 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 行写法,侧重叙事

8、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 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 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 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 ,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三)王士祯与其他诗人1、王士祯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 话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 韵”。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静闲远 境界,引人入胜,如江山真州绝句等 。2、“神韵说”“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祯极赏唐司空图 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 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 ,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 风流”,要

9、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 语言。3、查慎行、赵执信查诗以白描见长,不尚藻饰。赵诗清新峭拔,思路峻刻,重视思想 内容,现实性强。二、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 诗歌向着拟古、形式方向发展。出现了尊唐的 “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 情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 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颂 德,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颇大 。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 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cui4)。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 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要写 得含蓄、蕴藉、委婉, “温柔敦厚”“ 怨而不怒”;

10、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 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 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 ,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二)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1、翁方纲 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 ,诗作无成就。 2、“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 “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 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 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 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 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 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 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三)袁枚 及其“性灵说”1、袁枚 与赵

11、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 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 流转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 名篇。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提倡“ 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 心者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 性情而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 ,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 是,它也有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第二节 清代词 清词中兴: 首先,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 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 宋词两倍以上。 其次,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 、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 第三

12、,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 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 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一、清初词 “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1、陈维崧“阳羡词派”领袖。其迦陵词存1600余 首,居清代之冠。多写身世之感和怀古之情。 风格师法苏、辛,具苍凉豪放特色。纤夫词是陈词代表作。写清兵强征十万 民夫为战船拉纤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取景壮阔 ,气魄雄伟,风格豪放,语言率直俊爽。是现 实主义杰作。 2、朱彝尊 “浙西词派”领袖。纂辑唐、五代、宋、 金、元词600余家词为词综。朱词有500多 首。词风宗法姜、张,多在字句声律上用功, 有精工隽永、清丽流畅之胜,但多精巧有余而 沉厚不足。咏物怀古词常

13、有寄托,如长亭怨慢.雁 卖花声雨花台。 “浙西词派”: 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 。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 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古雅峭拔格调 ,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3、纳兰性德 有饮水词300多首。作词崇尚南唐二主, 主情致,不事雕琢,反对模仿。其词直抒胸臆, 情致深婉,语言清新自然,历来为人称道。以小 令为主,偶有长调亦见工力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长相思山一 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均为传世名篇。 惜其词多写离别相思,哀怨过多,情调低沉。纳兰词风格凄惋,可从他的平生遭际以及时 代特点来探索其因。他虽多写个人哀怨愁苦,却 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二、清中叶词 乾隆间浙派词

14、兴盛。嘉庆初张惠言开创常州 词派,词风为之一变。“常州词派”: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 词派,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重比兴寄托, 主张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清都有巨大影响。张惠言 论词主张取法风、骚,强 调比兴寄托。其词作俊逸深沉,但有时流于晦涩周济 常州词派代表作家,其词被认为是 “ 意内言外”的典范,大抵写景咏物,有所寄托。第三节 清代散文及骈文 清文的数量远超前代,近年柯愈春 编清集簿录收清人诗文集近16000家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收清人文 集4575种。 清文的质量不如唐宋。它鲜明的特 征是骈文、散文争奇斗艳,制约二者消 长变化的则是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与强 调文学独立价值及抒情功

15、能的观念的交 锋和对峙。一、清初散文清初散文可分两类:1、“学人之文”: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要 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空疏,强调文章经 世致用社会功能,以议论文见长。2、“文人之文” : 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为代表,主要从文 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纤佻,倡导恢复唐宋散 文传统,以传记文见长。二、“桐城派”及清中叶散文(一)“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 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 得名。“桐城派”文论:方苞首先提出“义法” 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 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 技巧。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清 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 “一字不可增减”。n 刘大櫆是方苞弟子,论文以“法”为主,主 张模仿古人的“神(指文法高妙)气(文章气势 )”、“音节”和“字句”,把其师的“义法 ”具体化,对桐城派理论起了承前启后作用。 n姚鼐是桐城派理论集大成者,他提倡“义理” 、“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义理 ”是程朱理学;“考证”是对古代文献、文义 、字句的考据;“辞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