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860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5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良吏人物传记阅读(一)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 以利民,不循其礼。”孝

2、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 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 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 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 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 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 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3、。”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 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 ,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1.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C.黥其师公孙贾 黥:在人身上刻图案并涂色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解析 中:中意。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学者溺于所闻。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B.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吾攻赵旦暮 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解析 B项均为通过。A项介词,表示被动;介词, 从里。C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 立性;

5、助词,的。 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如果。 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 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 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 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 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 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 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鞅受到追捕,后来商鞅 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 终落 了个被五马分尸示

6、众的下场。解析 A项“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 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答案 A4.翻译与断句。(10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4分)答案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每句1分)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3分)答案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 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句断句。(3 分)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

7、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答案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参考译文】卫鞅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 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 说:“您凭什么能合我们国君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

8、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

9、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

10、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

11、,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 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 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22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

12、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 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 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 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

13、年,犹为立碑颂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

14、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楮(ch)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淫祠:在正神(谷神、土 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B.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置:审讯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D.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解析 置:惩处,处罚。 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 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C.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D. 夜则祷于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 A项前“而”是因果关系,后“而”是假设关系; B项前“乃”相当于“才”,后“乃”相当于“于是”;C项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D项前“于”相当于 “向”,后“于”相当于“被”。答案 C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 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 ( )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人 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彼皆良民,饥寒 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去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