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795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8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不借伞作文详解(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与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 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 ,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 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 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 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 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多中选稳, 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 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

2、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 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 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 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 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 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 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 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 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 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 涵

3、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典型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 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 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 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 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 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

4、 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过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 ,而不是“老鹰”。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 子”两种不同的评价。牧羊人 孩 子 乌鸦忘了自己叫什么它也很可爱自知与拼搏 盲目模仿勇气值得赞赏,向强者学 习,理应得到鼓励; 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 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 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 ,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

5、,是它依附的枝头。而 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 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 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物如此,人亦然。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 才能达到极致。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 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 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 ,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 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 ,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

6、界。这不 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 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 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 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 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 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 具备,才有可能成功。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 “绕树三匝,此枝

7、可依”!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将出而雨,门人曰: 商有盖,请假焉。子曰:商为人短于财,吾闻与 人交者,推长而违短,故久;吾非不知商有盖,恐 不借而彰其过也。”意思是孔子将要出门时,天下起了雨,门人说:“卜 商(孔子弟子子夏的名)有伞,请向他借一下。”孔 子曰:“卜商为人吝啬其财物,我听说与人交往时应 推崇他的长处,而避讳他的短处,因此才能保持关 系长久;我并非不知卜商有伞,恐怕他不借给而张 扬了他的短处。”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 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最佳立意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 ,对别人的

8、“不愿意”要有起码的尊重,切不可用道德绑 架别人。如果说以己之不欲,施之于人,是不仁或不能推己及 人,那么,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若是施错了对象,结 果也是一样。古人云:“人各有志,不能强勉。”俗话说 :“一个人一个活法。”己之欲,未必是人之欲,若只是 一厢情愿,把自己认为对的或好的而他人不想干的强加于 人,则是对他人的一种干涉或侵犯。我们通常认为,只要礼貌周全,就算是对他人的尊重 ,其实,这种尊重,只是形式上,勿将己之所欲,施之于 人,不干涉别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尊重别人的意愿 和选择,尊重别人的活法,才是真正的尊重。延伸立意尊重他人 顺应本性 学会包容 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 强扭的

9、瓜不甜即使是这些立意,最基本的立足点 还应该是“咱们不能硬让人家去干自己 不愿意干的事”。子夏角度豁达不吝啬反例:葛朗台、严监生等吝啬鬼正例:苏轼的爷爷苏廷平、苏轼的妈妈、马相伯、杨绛常见的社会现象强迫让座 派捐 强拆 强迫教育可择一个现象写,针砭时弊;也可几个现象融合在一篇文章中,观 点立意紧扣“人之不欲,勿施于人”。苏廷平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 。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 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 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 “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 ”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

10、荒之年,(他)卖掉自己 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 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 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 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 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 欢。 苏轼之母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 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 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 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 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 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 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马相伯经历了洋务运动

11、、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的失败之 后,面对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惨痛现实,马相伯警醒到 清王朝已末日将至。其时,从北京归来年近花甲的他, 隐居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面对风雨飘摇的祖国河山, 思考着自己大半生的奔走徒劳无功,弟弟马建忠又因为 操劳国事心力交瘁而亡故,心中增加了无限伤感。在学术研究之余,马相伯积极思考欧美强大和中国 孱弱的原因,结合当年游历欧美参观几所大学的观感, 他恍然悟到:“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之本,求材之道 ,尤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他决心在中国兴办新型教 育,培养救国救民人才。起初,他寄希望于教会,毅然 拿出位于松江、青浦的家产良田3000亩,捐给天主教江 南司教,并立下了学据称:“

12、愿将名下分得遗产悉数限 于江南司教日后所开中西大学堂收管,专为资助英俊子 弟资斧所不及。”由此可见,马相伯的无私奉献与忧国 忧民的爱国情结。 杨绛一方面是俭约,另一方面是慷慨。据三联书店总编 辑李昕透露,钱钟书和杨绛的稿费已经攒了近千万,杨 绛从来不领取,“我们每次去看杨先生实际上只带一张 稿费通知单,给杨先生报一个账,但这些稿费我们已经 全部转到清华大学好读书基金会里去了。”为何要捐给“好读书”基金会?日前杨绛接受采访 时道出了心声:“因为我们看到富裕人家的子弟升学很 方便,可是贫困人家子女尽管好读书,也有能力读好书 ,想上高中、读大学还是很困难。好读会奖学金就 是要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据

13、悉,已经有数百名学子 因此受惠。一方面自奉甚薄,另一方面慷慨解囊,这样 的义举,不容易;这样的老人,不多见。强迫教育正反例反例:马寅初之父对马寅初;11岁读法学,专家称“揠苗助长” 。正例:梁済对梁漱溟、梁漱溟对梁培宽、苏廷平对苏洵、苏轼其母对其父、傅雷对傅聪、阿姆斯特朗之母对儿子 的尊重支持、郭德纲尊重儿子选择、西南 联大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等。苏轼其母尊重并支持其父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 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 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 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 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 为我才学习的

14、!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 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 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 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 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强迫教育的悲剧强迫教育又带来了什么呢?不过是孩子的 厌倦逆反。纵使在某些领域有了突出成绩,心 灵上的创伤也无法治愈。美国某大学一位教授 在自己的孩子未出生时就全方位进行胎教。出 生后,在他的婴儿房里贴上了元素周期表,孩 子在5岁的生日派对上,写出一篇让人惊异的生 物论文,但后来,他离家出走,精神失常,从 精神病院出院后,做了一名超市的售货员,从 此隐姓埋名过日子。拒载不让座者,有道德强迫之嫌?广西南宁市法制办拟规

15、定:公交司机 拒载老人最高罚款千元,且乘客遇到老弱 病残孕等不让座,司机有权拒绝为其提供 营运服务。以法规形式规范让座是否妥当 ?切勿道德强迫9月21日,郑州也发生了一起让座纠纷,一 辆公交上,一名男子拒不给年近七旬的老太太 让座,称“自己身上也不得劲”,有乘客上前 劝说却被男子咬伤。一些大城市里,无论是公 车还是地铁上,尤其是高峰期,都是一座难求 。仅仅为了一个座位,便打得两败俱伤的事情 也时有发生,小吵小闹更是大有人在。“让座 风波”从来都未停止。 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正确让座、友爱让座 认识态度有偏差甚至走向极端,所以一些老人 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问对方有无苦衷,将让 座看成是理所当然,一

16、旦不让座,你就成了千 夫所指。同样是购票上车,就应拥有相同的权 利,除特殊座位以外,没有谁有义务必须让坐 。让不让座是个人权利与自由,仅仅因为不让 座便遭到道德谴责,动辄拳脚相向,那就是对 他人权益的侵犯,更是滥用道德,将道德踩在 脚下。从法律上来说,让座与否是自由,让 老人只是道德上的建议。让座与不让座, 只关乎个人道德观,无关法律。让座是针 对弱势群体的一种照顾,是个人美德,确 实值得提倡。但不让座并不意味着道德沦 丧,更不应受到惩罚强迫其让座。老人没 有要求别人让座的权利,甚至在被拒绝让 座后也不得有言语上的辱骂。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对于事情有自己不同的 观点与看法。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年轻人和老人都有 辛苦不便的时候,应秉持尊重互相体谅人,不应该把 让座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让不让座不需要强迫实施,更无需法律制约。乘 客的目光就好比“道德的法庭”,每个人彼此相互监督 ,相信大多数人在自己身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