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82365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4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品生产企业化验室管理2011年03月12日培训内容简介化验室管理:结合新版GMP,从人员、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试剂试药管理、检验方法的确认和验证 、环境控制、测量的溯源性、抽样的代表性、 样品的处置、结果报告、检验原始记录等十个 方面介绍如何科学的对化验室进行管理,出具 准确可靠的数据。化验室管理培训内容一、GMP检查实质二、实验室管理的前提和检查依据三、验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四、实验室的基本流程五、化验室管理的基本要素一、GMP检查实质1、符合性检查1)硬件(实验室的设施、设备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软件(文件系统)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2、有效性的判断制定的文件是否有可操作

2、性:各级管理人员是否按文件进行管理操作人员是否执行文件,按文件操作。记录的真实性二、实验室管理的前提和检查依据 实验室管理的前提: - 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安全要求。- 实验室应有措施保证能够出具真实的检验结果。- 明确:法定药品标准是最基本的药品标准 现场检查依据: -法规: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评定标准 中国药典等相关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凡例和附录中的相关规定 - 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文件三、检验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检验是生产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检验结果是生产工艺的反馈 通过检验以确认生产过程是否存在可测量的偏差四、实验室的基本流程取样样品制备试剂准备仪器准备样品测试结果计

3、算报告基于结 果判定五、化验室管理的基本要素(一) 人:人员 (二) 机:仪器设备 (三) 料:影响检测结果的试剂及易耗品 (四) 法: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 (五) 环:设施、环境条件 (六) 测:测量溯源性 (七) 抽:抽样 (八) 样:检测样品的处置 (九) 结果报告 (十) 检验原始记录(一) 人:人员1.有能满足检验工作的人员:数量、质量GMP规定: *0606 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通过相应 专业技术培训后上岗,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 实践操作技能。(一) 人:人员 质量检验人员基本素质 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基础理论知识 实际操作技能(一) 人:人员 基础理论知识 分析方法的基

4、本原理 化学分析 光谱分析 色谱分析 误差概念 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则 药典凡例 药典附录 (一)人:人员 实际操作技能 基本技能 实验室设施、设备使用 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 HPLC、GC、UV、IR等 实验室设施、设备清洁、保养 玻璃器皿的清洁 仪器的保养 熟练 技巧(一)人:人员(一)有能满足检验工作的人员:数量、质量 培训:SOP、计划、记录 培训人员:化验室主任、化验员、在培人员 有资格-上岗证,有个人技术档案 对在培人员监督 对关键人员授权 检查:文件:培训记录、个人技术档案 实际操作:对关键的检测项目进行询问,考察人员对 SOP和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必要时,考察现场操作。 检查重点:

5、培训是否有针对性、有效性。五、化验室管理的基本要素(一) 人:人员 (二) 机:仪器设备 (三) 料:影响检测结果的试剂及易耗品 (四) 法: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 (五) 环:设施、环境条件 (六) 测:测量溯源性 (七) 抽:抽样 (八) 样:检测样品的处置 (九) 结果报告 (十) 检验原始记录(二) 机:仪器设备 7402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管 理和检验人员,应有与药品生产规模、品种 、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 1、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包括抽样、 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要求的所有 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二) 机:仪器设备 2、用于检测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

6、应达到要 求的准确度,并符合检测相应的规范要求。 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 制定检定、校准计划。(二) 机:仪器设备 3、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关键量或值应进行 检定/校准。 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检定;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 关键设备在维修后应进行检定/校准。(二) 机:仪器设备 新版GMP关于仪器/设备校准的规定 第五节 校准92条 应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 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 数据准确可靠。93条 应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 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 行校准和检查,并保

7、存相关记录。应特别注意校准 的量程范围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二) 机:仪器设备新版GMP关于仪器/设备校准的规定94条 应使用标准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且所用标准计量器具有 可以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器具的计量合格证明。校准记录应标明所用标准计量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95条 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有 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 96条 超出校准合格标准的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 的设备以及仪器不得使用。 97条 如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自动或电子设备的 ,应按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操作功能正 常

8、。校准和检查应有相应的记录。(二) 机:仪器设备 校准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为规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二) 机:仪器设备 校准的目的: 1 )确定示值误差,有时(根据需要)也确定其是否处于预 期的允许范围之内。 2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并调整测量仪器或对其示值 加以修正。 3) 给标尺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或给参考物质的特性赋值 。 4 )实现溯源性。(二) 机:仪器设备 溯源性:指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通 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 测量基准联系起来。(二) 机:仪器设

9、备 检定: 计量器具的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具有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二) 机:仪器设备 检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 定管理办法规定,强制检定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 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 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 监测 方面,并列入本办法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 定的工作计量 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 检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 计量器具目录 下列工作计量器具,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 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实行强制

10、检 定:(详见附表)实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尺9天平2面积计10秤 3玻璃液体温度计11定量包装机 4体温计12轨道衡 5石油闪点温度计13容量器6谷物水分测定仪14计量罐、计量罐车7热量计15燃油加油机8砝码16液体量提实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序号 名称序号名称 17食用油售油器25压力表 18酒精计26血压计 19密度计27眼压计 20糖量计28汽车里程表 21乳汁计29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22煤气表30测速仪 23水表31测振仪 24砝码32电度表实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序号名称 33测量互感器 34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 35场强计36心、脑电图仪37照射量计(含医用

11、辐射源) 38电离辐射防护仪39活度计 40激光能量、功率计(含医用激光源)实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序号名称 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 42声级计 43听力计 44有害气体分析仪 45酸度计 46瓦斯计 47测汞仪 48火焰光度计实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序号名称 49分光光度计 50比色计 51烟尘、粉尘测量仪 52水质污染监测仪 53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 54血球计数器 55屈光度计(二) 机: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目的:1、确认仪器/设备在检定/校准时是处于正常可 使用状态。2、证明从上次检定/校准至今,仪器是处于正 常可使用状态。出具的数据是可信的。(二) 机:仪器设备 校准与检定

12、的区别: 见图1* 仪器自校准规程和量值溯源图举例(玻璃仪 器自校准)*(二) 机:仪器设备 4.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合适的实验室有关人员取用。n*0606 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通过相应专业技术 培训后上岗,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二) 机:仪器设备 5.用于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6.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即仪器档案。(二) 机:仪器设备6、仪器档案至少应包括:a)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

13、标识; c) 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 d) 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 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 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g) 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 h)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二) 机:仪器设备 7.实验室应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注:在实验室固定场所外使用测量设备进行检测或抽样时,可能需要制定附加的程序,或在原有的设备管理程序中增加有关规定。(如:抽样车)(二) 机:仪器设备 8.曾经过载或处

14、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检测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 实验室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先前的检测的影响。(二) 机:仪器设备 9.实验室控制下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10.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二) 机:仪器设备 11.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 的可信度时,应按照

15、规定的程序进行。 设备的期间核查 是指“在两次校准期间,通过核查标准所做的 等精度的核查”。目的在于验证仪器设备的校准状态维持情况。(二) 机:仪器设备 需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 容易产生漂移的仪器设备; 容易产生过载的仪器设备; 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 出具重要数据或出现可疑数据的仪器设备; 检定、校准周期长的仪器设备; 稳定性较差的仪器设备; 存放条件恶劣的仪器设备; 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二) 机:仪器设备 期间核查的目的: 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以维持 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期间核查的周期随仪器设备使用频度及状态的变化 而调整,使用频度高的仪器设备的核查期短,使用 频次极低(一般超过半年未曾使用过)的仪器设备 ,临用前应进行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不能代替检定或校准。 例如:天平、紫外(二) 机:仪器设备 12.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 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 的备份)得到正确更新。 13.检测和校准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 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二) 机:仪器设备 检查: 仪器设备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