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81758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第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侵染性病害(infection diseases)是一类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特点:病原性,传染性,症状特异性、病程、病害循环。为害性: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流行性。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植物病原物的三个生物学特性 :寄生性、致病性、传染性一、寄生性(Parasitism):1、基本概念一种生物从另一生物体内夺取 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 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寄生物(parasite):获取生 活物质一方的生物; 寄主(host):提供生活物质 一方的生物;腐生物(saprophyte)以死亡的 生物

2、体及其分解物、排泄物等为营 养的生物. 寄主植物寄生性 植物病毒菌物原核 生物线虫营养流向提供营养(寄主植物)获取营养(寄生物)寄生物寄生性2寄生性类型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活养寄生物biotroph非专性寄生物 nonobligate parasite半活养寄生 物 hemibiotroph兼性腐生物 facultative saprophyte死养寄生物 necrotroph兼性寄生物 Facultative parasite营养方式专性寄生物 活养寄生物非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 半活养寄生物兼性寄生物 死养寄生物病毒、线线虫、寄生 性种子植物菌物:根肿肿菌、霜 霉菌、

3、白锈锈菌、白粉菌 、锈锈菌原核生物:植原体 、螺原体、韧韧皮部寄生 菌、木质质部寄生菌 菌物:外囊菌、黑粉菌、叶斑菌原核生物:黄单单胞杆菌、棒形杆菌、土壤杆菌 菌物:腐霉菌、根霉菌、根腐菌、灰霉菌等原核生物:软软腐细细菌、青枯细细菌原核生物及部分菌物可 以在特殊培养基培养可以在培养基培养易培养不同寄生性类型的植物病原物3、寄生专化性(parasitical specialization)(1)寄生专化性:病原物“种”对寄主植物的科、属、种 或品种的寄生选择性。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能寄生许多科、属和 数百种植物。寄生化性弱。稻瘟菌(Pricularia grisea

4、)寄生水稻,寄生专化性强。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sp.)不同群体无形态差异,对寄主科属具选择性小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tritici)燕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avenae)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2)致病性分化(生理分化):同一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对寄 主植物的科、属、种或品种的寄生选择性存在差异,可区分为:变种(variety,var. ):不同群体有形态差异和对寄主科属的选择性香蕉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sp.cubense )棉花枯萎

5、病菌(F.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 )寄主品种生理小种 race菌系strain株系strain致病型pathovar.种变种专化型香蕉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sp.cubense )1号小种Race 14号小种Race 4粉蕉香蕉生物型(biotyles): 遗传性状一致的个体组成的群体.菌株(Isolate):等于分离物(3)寄主范围:病原物“种”能寄生的植物科、属、种或品种的数量 .(4)寄生性与寄生专化性的关系:寄生性强-寄生专化性强-寄主范围小寄生性弱-寄生专化性弱-寄主范围大(5)寄生专化性与专性寄生概念区别二、致病性(pathogen

6、icity) 1、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引起病变的能力。主要指病原物种对植物科、属、种的致病能力。(2)毒力(毒性virulence)或 致病力(virulent):指病原物生理小种、菌系对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能力。 (3)侵袭力(aggressiveness):病原物生理小种对寄主品种的毒力大小。 2、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强度与致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有些弱寄生菌能对植物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3、致病物质: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遗传物质4、寄生专化性、致病性、寄主范围的相关性病原物生理分化致病性寄主范围: 科 属 种 品种种专化型(专化性差异)生理小种菌系无致病能致病无毒力有毒力低

7、侵染力高侵染力生物型或致病型变种(形态差异)三、传染性(infection) 1、繁殖性(1)生活史(life cycle) (2)接种体(inoculum )2、传播性:传播途径3、侵害性:寄生性和致病性繁殖接种体传播寄生致病新病体1-1、病原物生活史生活史(life cycle)病原物从一种形态的个体开始,产生新一 代的相同形态个体为止。包括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菌丝无性孢子无性 繁殖性器官形成交配有性孢子有性 繁殖细菌细胞分裂病毒粒 体脱壳核酸衣壳组装卵幼虫雌雄 成虫真菌生活史细菌生活史线虫生活史病毒生活史1-2、传播体第二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病程: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和引起发病

8、的过程。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程接触接触前与寄主互作, 传播途径,识 别,影响因子侵入途径和 侵入条件;环 境因子寄生关系; 体内扩展; 影响因子影响条件一、侵入前期(prepenetration period):病原物从存活场 所达到侵染点的时期。(一)接触前:从存活场所达到寄主体,与寄主接触。1、病原物的活动:孢子产生和萌发,线虫卵孵化;2 、病原物的传播:(1)主动传播:植物根际和叶际生化物质的吸引及病原物 的迁移;(2)被动传播:风、雨、水流、昆虫等。(二)接触:从植物体表迁移到侵染点。寄主植物与病原物 的识别作用:1、物理识别:趋触性(寄主表皮结构对病原物的刺激作用 );趋水性

9、(水分对病原物生长和运动);趋电性(植物体电 荷对病原物的吸引力)(三)环境因素的影响:1、 湿度:生长、运动、萌发;2、温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二、侵入期(penetration preiod):从病原物侵入寄主至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时期。侵染途径病 原 物 类 型菌物原核生物 病毒 线线虫寄生植物直接侵入+ - - + + 自然孔口+ + - + - 伤伤口侵入+ + - + + 微伤伤口-+(部分)+ - -环境因素的影响:湿度(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 侵入速度和萌发)菌物的侵入途径与机理ABCD细菌的侵染途径植物寄生线虫的侵入途径三、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病原物从

10、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 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 病原物定殖生长繁殖扩展表现症状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环境条件中温度对潜育期的影响作用较大稻瘟菌的潜育期: 葡萄霜霉菌的潜育期:911时为1318 d 21时为13 d1718时为8 d 23为4 d,2425时为5.5 d 29时为1 d2628时只需4.5 d 四、发病期(outbreak period)患病植物症状(symptom)的出现标志着潜育期的结束和发病期的开始。所谓发病期即从出现症状直到寄主生长期 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期。表现:症状继续发展,枯萎、萎蔫、死亡病征出现:霉、粉、粒、索、脓

11、.环境条件对发病期的影响 湿度:决定病害症状的发展和病征的出现,病原物的繁殖与否,病害的发展与否。 温度:病害发展速度,病征出现速度,病原物生活史进程。 复合侵染与潜伏侵染第三节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一、病害循环的概念:植物从当前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 cycle)。 病害循环涉及到四个环节: 病原物越冬(overwintering)或越夏(oversummering) 病原物接种体传播(transmission) 侵染过程(pathogenesis) 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和再侵染(rein

12、fection)越冬(夏)休眠期初接种体传播接触附着侵入寄主识别侵染感染定殖病原物生长或 繁殖产生症状次生接种体 传播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的一般过程病害循环是植物病害研究的中心内容,对揭示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病害预测、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据。病害循环示意图病原物越 冬(夏)接种体休眠体寄主植物生长期寄主植物休眠期传播再侵染传播初侵染二、病害循环类型:多循环病害和单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 disease)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再侵染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是指病原物在一

13、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侵染循环图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图梨和苹果火疫病的病害循环图桃、李根癌病的病害循环图作物根结线虫病的病害循环图菟丝子的侵染循环图1病原物存活方式休眠(dormancy)寄生(parasitism )腐生(saprophytism)2越冬越夏场所田间病株种、苗及繁殖材料粪肥土壤病株残体介体 土壤寄居菌土壤习居菌三、病原物越冬(夏)植物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昆虫、螨类、 真菌、线虫菌物细细菌病毒线线虫寄生性 植物 +-+ +-+-+-+ +四、病原物的传播主动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土壤传播种苗传播生物介体被动传播人为传播:农事操作

14、,农具机械,土壤肥料,种子苗木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五、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 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病 的过程叫再侵染(reinfection)。侵染循环病程生活史病害循环:寄主与病原物的组合为对象,阐述病害的发生、发展和延续。其 中可能发生许多次病程和病原物生活史。病程:包括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接触、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表现症状 。其中病原物可能完成许多次生活史。生活史:是以病原物为对象阐述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对病程和侵 染循环产生影响。六、病害循环、 病原物生活史、 病程的关系病原物越 冬越夏病原物传播初侵染再侵染生活史 病程生活史 病程真菌的一个 有性世代思考题1寄生性、致病性、专性寄生、寄生专化性的概念。2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 侵染3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有哪些?4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循环和生活史之间有何联系?6、研究病害循环有何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