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7604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的一生唐诗鉴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中窥豹从李白的诗风变化看他的人生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的诗 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 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 艺术的完美统一。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 等手法综合运用,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一 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到 处游历,就是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 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 漫游,却一事无成。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 ,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

2、以政治权力为 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李白反权贵的思 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 来的。李白的诗风特点早期诗作及诗风特点中期诗作及诗风特点晚期诗作及诗风特点李白早期诗作与赏析代表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赏析: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在山中大明寺习读时所作 。全首诗前六句一直在写山中的景色,“时见鹿”又 以动衬静,写出了大明寺及其宁静、超尘脱俗。整 首诗没有一句在写道士,也没有一字在写不遇。而 句句都在叙述去山中访道士而不见一事。李白早期诗作与赏析代表作:峨眉山月歌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以半轮 明月引入。前两句的景物的描写,令人回味无穷。后两 句反映了内心对乡土的恋恋不舍。这首七言绝句,全首 诗也就28个字,这首诗中又包括了4个地名,在剩下的 仅有的16个字中,作者简练而又详细全面的写出了离乡 的不舍。结论李白早期的诗作大部分为描写风景、记录 自己云游各地的写景诗,而少部分是表达 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功名的渴望。他 的诗风十分清纯,带有大自然的气息。李白中期诗作与赏析代表作: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

4、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赏析:李白有远大抱负,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 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 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 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有侧面烘托。清平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赏析:“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霓裳羽衣 一般,簇拥着她那玉容。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 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

5、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 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 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 又腾到玉山、瑶台、月色来映衬花容人面,令人叫绝。结论 李白中期正当他在朝做官之时,所以他的 诗歌多为抒情,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 崇高希望,这时正是他的诗歌登峰造极之 处。诗风十分浪漫,富有想象力。李白晚期诗作与赏析代表作: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6、。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赏析:这首诗写于被贬之后,“古来圣贤皆寂寞”表达了自己 怀才不遇的境遇,以及一种豪放的姿态。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赏析:这是李白为挚友贺知章还乡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李 白在诗中回忆了与贺知章相识相聚时的种种欢乐,但是岁 月流逝,人事沧桑,李白这次重游越地,是想与挚友再次 畅饮,但贺老已去,但他们的真挚友情,长留心间。结论 李白晚期社会动乱,朝廷腐败,他云游各 地,诗风十分豪放,有的诗也表达了对社 会朝廷的不满以及报国无能的惆怅之意。总结 通过研究李白的诗作我们了解了一位人生 阅历丰富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早年年轻气 盛,云游山水;中年进城做官,十分得意 ,受到排挤。在晚年,他再次寄情于山水 ,在山水诗中也有的表达了报国无能的无 奈。我们的分工 文字资料:徐亦舒、卢祎祎玮、张子沣、乔 丹 图片资料:万寅敏、徐之衍 PPT制作:毛信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