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596.76KB
约10页
文档ID:47973683
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_第1页
1/10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张奇峰 主讲 Email: dauszh@ Cell phone: 15216695255Office Hour: Th. GXW606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课程整体规划• 绪 论:认识你自己! 附论:为什么会害羞?(两周)1• 自 明 诚:大学及其精英教育探究 (一周) • 自 诚 明:世界观、人生观与历史观探究 (一周)3• 义利之辩:个体于共同体之关系探究 (一周)2• 为己之学:道德自我探究 附论:自制 (一周)4• 忠 而 信:自我与他人之关系探究 (两周)5.6• 法 与 礼:法律基础及其与习俗之关系探究 (三周)7.8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虚无主义附论:自制与不 自制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信念和道德判断是由它们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设置决定的并没有普遍的标准可以使我们来裁决冲突的伦理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三种道德相对主义描述性的道德相对主义:作为一个事实问题,不同个体和社会信奉不同的伦理规范规范性的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正确性的的标准应该按照不同的社会的社会规范和伦理规范来确定并且只有相对于那些规范才具有有效性。

元伦理的道德相对主义:在道德领域不存在客观的、绝对的和普遍的道德判断道德 相对主义者的论证:道德价值是根植于社会习俗、历史条件和形而上学信念这样一些东西的,这些东西在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 ——文化相对主义道德判断必然与社会约定和社会习俗牵涉在一起没有中立的标准使我们可以判定相互冲突的道德主张所以,道德判断必定是相对的道德虚无主义:道德问题完全是一个文化游戏,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的看法最终都不重要,因为根本没有道德正确的标准成为一个好人的困难来自哪里?A 休谟的断头台 (“是”与“应该”的区分)a 是不意味着应当b 不存在能够推导出道德主张的事实主张B 摩尔(G.E.Moore)的“自然主义谬误”a Good(善好) 与 goodness(属性)b X是善的,意味着X具有属性P( ∀(x)(x∈y)→P(x) )c X具有属性P,是否能推出X是善的?假想你处在孟子所描述的这个场景中:今人乍见孺子 将入於井,你对其进行施救你这样做的原因可能 是:A.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 救他,我和你一样惊讶无理由)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 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 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B.我不这样做,他就会死掉! (责 任) C. 救他是我的义务! (义 务) D. 只有禽兽才会站在一边任其死去 (自然情感)E. 我认识他的父母,我喜欢这个小孩 (爱)F. 我遇到麻烦的时候,他父母帮助过我 (债 务) G. 如果不救他,我会一辈子良心不安 (罪恶感)H.我不想被人说成是个懦夫 (荣 誉)I. 我希望这么做可以为我赢得一些声誉 (荣 誉)J.我想满足自己帮助别人的需要 (自我提升)K. 我想为我带来某种好处。

(利 益) L. 我想要英雄主义带来的快乐感觉 (享 乐)道德与自制• “意志无力”: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却做了别的 事情Vs 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却没有相应 的意向和情感 (“伪”“谄”)关键点:“道德动机” (信与行) “孺子于井”为例子因素:u 道德情感(快乐、痛苦、爱、恐惧、愤怒)u 道德理智 (道德知识)西方的路向:实践三段论 (无人故意作恶)中国的路向:心——欲(“四端”)结论:培养正确的倾向/爱好?!学技术和学道德(实践?教育? )u 欲望刺激review• 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我确实希望成为一个 比现在的我更好的人”(自我完善) “ 金律”(群际平等) • 道德的基本因素: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智 • 思想/行动之间的关系:不能 vs 不为 (能 力/选择) • 实践三段论:1.普遍前提 2.特殊事物(感觉 ) 产生结论行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