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005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7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太平天国 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设想 1859年,洪秀全的族 弟洪仁来到太平 天国的首都天京 。他推崇美国的 选举制度,称赞英 国的法治。在总 理太平天国朝政 期间,洪仁提出了 一个系统的社会 发展方案,并由洪 秀全下令刊刻颁 布,这就是著名的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在政治建设上,主张制定法律、制度 。 在经济建设上,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 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创立银行,发 行纸币,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准许 富者请人雇工”。 在文化建设上,主张崇信上帝教,设立 新闻官、新闻馆,兴办学校。 在外交建设上,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 ,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

2、准干涉 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 切愿望。但是,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 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 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二、洋务派 学习资本主义“长技”的尝试早在1842年,即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睁 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人就看到了中国在 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与西方的巨大差距, 因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在内忧外患 中,清政府中的一些大员,如奕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将魏 源的主张付诸行动,近代洋务运动就

3、此拉开序幕。这一运动的宗旨是引进 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尤其是军事工 业,为风雨飘摇中的封建王朝提供全 新的物质技术支撑。为此,他们兴办 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 学堂,派遣留学生,一时间搞得红红 火火、热热闹闹。 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它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一个来自内部,即“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与之相 适应的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与 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根本不相容的。也就是说,在“中 学”这个“体”下,很难应用“西学”。另一个来自外部,即国际资本主义 。尽

4、管洋务派异常小心地奉行“外敦和好”的妥协路线,但是西方列强 并不允许他们去“稍分洋商之利”。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太古、怡 和与美国的旗昌三家轮船公司企图联手挤垮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就 是明证。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国际资本主义留给洋务派的“取利”空间 ,实在可怜得很。在这一小得可怜的空间翻转腾挪,根本就不可能 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甲午一战,威海卫失守,北洋水师全军 覆没,宣告了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维新派 对君主立宪道路的探索 与洋务派比较,维新派要显得高明一些。他们不再将目光 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和声光化电,而尝试效法日本明治维 新,对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改良。在给光绪皇帝的

5、上书中, 康有为明确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纲领。然而,变法仅 仅持续了103天,便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血腥镇压。 维新派采取改良的方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 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 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戊戌变法的失败证 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 不通的。四、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打掉了清王朝的最后一点儿骨 气。此时,清王朝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日益深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催生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

6、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袁世凯篡夺了。 这场革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重创了在 中国为非作歹的中外反动势力,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 放,开辟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推动了亚洲被压迫 民族的解放运动,所以列宁称赞它“具有世界意义” 。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 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彻底改 变。五、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五四 运动之前对于资本主义的追求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自主发展资 本主义,也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 导人在五四运动之前的共同理想。 陈独秀在题为抵

7、抗力的文章中 说:“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 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 民之师资。”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概念 (1)什么是资本主义? (2)什么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是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 政府干预很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 政治制度。 基本特征 (1)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鼓励自由的 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2)商品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 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3)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工人阶级, 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利润。 (4)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

8、化同资本主义的私 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 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 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 义和垄断资本主义。(5)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以前的 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 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它相适 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 和内在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 的根本标志,贯穿于社会主义社

9、会发展的全过程 ,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本质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出来的。他 们通过理性地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揭示了共产主义 社会本质,认为未来社会是个自由人联合体。马 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 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马克思认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 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 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 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人 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 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

10、的非个人获 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 衡量标准的社会。 社会形态的分析 奴隶社会,是一部分人以武力强迫, 压榨奴隶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封建社会,是一部分人以土地属权 ,压榨农民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资本社会,是一部分人以资本为根 本,榨取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社会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 标,按劳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 。共产社会,是一种生产力高度发展 ,利益已经变的没有意义,人们追求精 神文明的社会模式。 阶级不存在主导者,马克思史观已经 证明,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群众,社会发 展有一定的必然性。“英雄”只能起到推 动和阻碍作用,而取决一切的是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

11、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与中国之路看中 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当然是资本主义。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使资本 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 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 南方的奴隶制度,1868年日本倒幕运动取得胜利,随之开 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各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风起云 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主义这 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但是,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 ,经过了多次尝试和斗争,却始终没有能够走上

12、资本主义 道路。下面我们就对基本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沙俄、日本、 中国的社会状况进行比较对照,来探求“中国为什么没能 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跟上世界潮流,以及在当时的中国 ,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 (一)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政权是否存在严重的危 机,决定了是否能够走上新的资本主义道路。 但是,清政府却经受住了内忧外患的考验,危而 不倒,中外反动势力反而联合、勾结起来,清政 府这座旧房子,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仍然比 较坚固。所以说,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旧的 封建的清政府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但危机还严重 不到灭亡清政府的程度,这样一来,中国走向资 本主义的时机尚不成熟。 (二)是否有深重的危机感,决

13、定了一个国家是否会放弃老 路、选择一条新路。国家的领导者、社会的精英们如果有 了深重的危机感,就会生出深重的使命、责任感,穷则思 变,抛弃旧的一套,顺应世界潮流,去选择一条全新的路 。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强烈不强烈。 在19世纪的中国,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鸦片战争 以前,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 有无”,因而坚持闭关锁国政策;1840年以后,中国的大 门被迫打开,中国人接受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接触到的西洋 的坚船利炮,取其皮毛,但弃其本体,始终坚持认为:老 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最好的,“祖宗之法不可变,变则乱” ,拒绝变革。直到1905年,才派出了一个“五大臣考

14、察团” 赴欧美考察宪政,但回来之后所搞的“预备立宪”换汤不换 药,制造了一个“皇族内阁”了事。庚子之乱后的清政府也 开始进行所谓的“新政”,但为时晚矣,此时的清政府已经 病入膏肓,没过几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者对自 身的社会制度、国家政权所面临危机的认识深刻程度,直 接决定了其对社会变革的态度,如果自认为旧房子依然还 好,谁还会去拆掉旧房子盖新房子呢? (三)革新派和造反派两派力量的结合,决定了社会变革能 否成功。 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宏大,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是一只非常强大的造反派队伍,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 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力量,强大造反派没有办法做到与革新 派结合。虽然1

15、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提出了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但仅仅洪仁玕一个人,又怎能成 为革新“派”呢?从1895年就开始了戊戌变法运动,是由以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上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要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响当当的革新派。但是,资产阶 级维新派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孤军奋战,他们缺少一个强 大的造反派同盟军,改革又怎能成功呢?1900年遍及北方 的义和团运动,显示了普通农民的爱国热情和农民阶级的 强大力量,但是这支强大的造反派队伍却没有得到革新派 的团结与领导。义和团盲目作战,一盘散沙,失败而终。 进入20世纪以后发生的辛亥革命,有革命的领导者,有详 尽的革命纲领,但是依然缺乏工人

16、和农民强大的力量支持 ,去造旧社会的反,最终依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 努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真正实现了革新派和造反 派的结合,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由此看来,19世纪的中国始 终没有做到革新派与造反派的结合。 具体原因 (1)正视社会发展规律 (2)正视社会主义制度 (3)正视伟大成就(1)正视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 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 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 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 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 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