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965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45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点考点 4545 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一、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诗经 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1 诗经现实主义(1)概况: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风是精粹,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2)影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 离骚浪漫主义(1)概况:战国屈原“楚辞”的代表作。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2)影响:离骚著称于世,又称楚辞体为“

2、骚体” 。 “骚”与“风”(“风”是指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南朝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 。易错提醒 正确区分诗经和楚辞(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2)文学风格不同。 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b)1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代表作:静夜思 蜀道难 将进酒 。2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2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作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其诗风笼罩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

3、风格著称于世。代表作:七律秋兴八首 登高 、五律春望 月夜等。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三)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b)1苏轼(北宋、豪放派):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 “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2柳永(北宋、婉约派):大量吸收俚俗口语,多写城市的繁荣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由于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柳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3李清照(南宋、婉约派):经历过南渡悲苦、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其词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反映南宋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时代特征)4辛弃疾(南宋、豪放派):以其

4、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四)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b)元杂剧代表人物,作品揭露黑暗的现实、讴歌反抗精神。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五)明清四大长篇小说(b)1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长篇白话章回小说,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模范。2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长篇白话章回小说,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模范。3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在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里,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4 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

5、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知识归纳 小说发展阶段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b)3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 丧乱帖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3.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b)(1)类型: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2)代表山水画文人画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

6、艺术为一体地位中国画的精粹又称做“士大夫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加试 (c)(1)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旦、净、丑四大行。(3)地位: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微点拨 中国文字起源于原始社会,甲骨文只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题一 趋向平民化的古典诗文史料一 (2015江苏高考)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 “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

7、间” , “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论从史出 反映了汉赋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适应了统治者的需求。史料二 (2014四川高考)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论从史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史料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4之所居!屈原离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论从史出 两者相同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原因:屈原、杜甫所处的时代都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作者都

8、对统治者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1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是否推行了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的政策。(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往程度,是一定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6)前代科技文化的基础。(7)广大科技文化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2古代中国文学成就与社会环境的关联(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

9、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气势恢宏的时代。(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风俗画、年画、话本和词、曲兴起。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10、(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5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主题二 展示人情世界、商品经济发展的明清小说史料一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此时思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小说:(一)西游记(二)封神传(三)三宝太监西洋记 。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

11、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明清小说之两大主潮论从史出 表明小说种类繁多,思想内容复杂。反映了明朝小说深受当时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影响。史料二 (2015海南高考)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 “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

12、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论从史出 继承前代文学的成果。市民群体的壮大,多彩生活需要。满足了人民文化生活所需,具有社会教化作用。1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清代达到了顶峰。(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变化。(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

13、实的力作,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先秦兼容并包、宽容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6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隋唐兼容并蓄、全面繁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宋元平民化、世俗化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主题三 艺术神韵风格独具的古代中国艺术1美术作品凸显宋代社会风貌史料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论从史出 (1)图片背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亮点。(2)图示内容:清明上

14、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为我们提供了北宋都市的商业、手工业、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2市民阶层壮大影响艺术发展方向史料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论从史出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大批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如文学方面出现了宋词、元曲、传奇、小说等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学形式和作品;绘画领域,宋代出现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明清时

15、期流行年画、剪纸画、木刻版画等民间风情画;戏曲方面则有元杂剧、京剧等;书法在明代以后也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1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7(2)书法:阶段特点: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觉阶段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完全成熟。2中国古代的几种代表性绘画类型(1)风俗画特点:以市井风情为题材,不带政治、宗教和伦理的价值判断。成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表现: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民间的年画、壁画和剪贴画;明清小说中的剧情插图等。(2)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写意为原则,以自娱为目的,时代特点明显。成因:文人崇尚气节,特立独行,有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发展过程:魏晋时期出现;宋代发展;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特点:在题材上,讲究布局构图,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