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点6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点6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点考点 6464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表( (加试加试) )考纲考情考试要求2015 年2016 年2017 年考试内容 必考加试10 月4 月10月4 月11月(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b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3)秦陵兵马俑所c2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1)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2)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b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3)藏汉人民
2、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c(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c(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c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 (3)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c(1)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T30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2)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cT306.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3)“日升昌”票c3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1)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2)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及其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c7.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3)西递
3、、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c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1)战国时期,秦、赵、燕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修建长城。(2)秦始皇为防匈奴南下,命蒙恬大修长城。(3)汉武帝重修长城,匈奴不敢南下侵扰。(4)明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建,以应对蒙古贵族和女真贵族威胁。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b)(1)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长城的建筑结构: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燧、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城墙是长城的主体。(3)长城的建筑规模:从春秋战国直到明代,总长度在
4、五万千米以上。无论从历史的悠久、工程的浩大,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1)长城的文化内涵: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围绕长城,还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2)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积极作用和影响4防御作用:保护中原农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边疆作用: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微点拨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
5、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1)建制布局: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宏伟壮观。(2)文化内涵:开创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等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制度,历代皇帝,延绵不断。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1)兵马俑的布局与阵容三个兵马俑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陶俑、陶马共约八千余件,在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一号坑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矩形方阵,面积最大;二号坑分四个不同方阵,兵种、兵器、战斗位置各异,是兵马俑坑的精华;三号坑面积最
6、小,成“凹”字形结构,是兵马俑的指挥部。(2)兵马俑反映的历史状况展现秦军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一号坑为右军,二号坑为左军,未建成的四号坑为中军,三号坑为指挥部。这支规模宏大的地下兵团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c)(1)技术高超:兵马俑的制作,成功把握了整体效果,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武士俑:头梳各式发髻,身披各式铠甲或短袍,手持兵器,个个神采奕奕,面部表情丰富。陶马俑: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大有嘶鸣腾跃之势。(2)秦兵马俑的艺术震撼力和历史文化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塑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
7、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微点拨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51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采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用经幢、宝瓶、摩羯鱼及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柱头檐部的装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2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b)(1)布达拉宫中体现的汉族建筑风格:殿顶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汉族
8、的建筑特色。(2)大昭寺建筑风格:汉、藏、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经堂大殿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3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c)大昭寺内的珍贵文物:释迦牟尼鎏金铜像、 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微点拨 布达拉宫、大昭寺所藏文物,证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c)(1)布局结构:三重分别是宫城,即
9、紫禁城、皇城和京城。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故宫可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2)文化内涵:故宫遵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而建,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主要建筑集中在线上,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c)(1)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前面是太和门,两侧是文华、武英两组宫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群臣及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2)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称之为后三宫,它的后面是御花园,两侧分别是东、西六宫。内廷院落重重,房屋密集,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3)建筑功能和特点:由于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外朝与内廷的
10、建筑风格也有显著区别,外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严谨富丽,充满生活气息。3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c)(1)北京故宫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除了满足帝王生活、理政之外,还通过皇宫的建筑布局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南北贯通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高大豪华,两侧建筑低矮简陋,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2)紫禁城细部装饰精致。雕刻、彩绘等装饰品,做工细致,堪称实用性和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6微点拨 故宫文化的整体性、丰富性及象征性,使故宫成为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保护故宫及其藏品,就是保持我们与祖先联系沟通的渠道,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五、瑰丽的夏宫颐和园1颐和园的修
11、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1)修建历史:初建于乾隆年间,原为皇帝避暑消夏的行宫。1860 年被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后慈禧太后为自己祝寿重修,改名颐和园。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再度遭到破坏;慈禧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2)基本布局:政治活动区中心建筑:仁寿殿;其他:东宫门和南北九卿房。生活居住区中心建筑:乐寿堂;其他: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游览区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1)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而且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2)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
12、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3)颐和园还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微点拨 颐和园在营建赏心悦目的园林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很重视利用景观来激发人们情绪上的共鸣,引起人们对某种理念、意趣、品格的联想,使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六、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1)历史沿革:西周宣王时,在此地修筑土城。北魏时,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延续
13、至今。明初大规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2)建筑布局及其文化内涵:平遥古城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端庄方正,中轴对称。它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反映了“神人共治”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2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c)(1)平遥古民居:城内至今保存三千多处,保存完好的有四百多处。平遥民居具有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2)平遥古城的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大量的明清时期商号店铺、四合院民居和宏伟的寺观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7的城市建筑、居住形
14、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3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1)创立背景:平遥是明清晋商的发源地。票号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私人金融机构,产生于明清平遥商业繁盛时期。(2)“日升昌”院落建筑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颇有“汇通天下”的气派。现今,“日升昌”票号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微点拨 平遥古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七、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1桃花源里人家西递(c)(1)特点村落仿船形而建,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2)文化价值西递
15、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飘蚀,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的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2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c)(1)概况:宏村位于黟县桃花源盆地的北缘。始建于明代,清代继续营建。有一百五十多座古建筑完好地保存至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2)文化价值:宏村具有“枕山、环水、面屏”的幽美环境;民居开创了徽派建筑里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3)代表建筑: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3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c
16、)皖南居民营建村落,一般都把村址选在背山面水之处,村民注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既解决生活、灌溉和防火用水,又改善居住环境,调节气温,美化了村庄。4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c)夹溪筑屋是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而粉墙青瓦马头墙则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和牌坊等建筑实体上,这就是人们称道的徽派古建筑的“三绝” 。附着在这些建筑实体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徽派古建筑中的“三雕” 。微点拨 西递、宏村的选址和村落布局,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8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人居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协调一致,融合为一。1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史料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