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940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饮食的变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 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 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 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 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 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 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

2、提高 ,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 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 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过去, 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 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 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 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家乡有这样的顺口溜,“低指标,瓜菜代 ,吃的

3、饱,饿的快,肿了大腿,肿脑袋”, “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 呱”。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代,“那时 候就一个感觉:饿!”“你知道吗?那时买 东西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什么布票,粮 票,油票”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 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 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 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 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人样。 “饮食方面,我明显是打小没吃过饱饭的。从来不挑食,胃口出奇的好, 白菜、萝卜、黄瓜、茄子,没有我不喜欢的。酸甜苦辣咸没有我吃不下的, 我可以第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后一个离席。只要有我在,家里永远都不 会有剩饭剩菜。吃完饭

4、,妈妈向我征求反馈意见,我一律是一个答案:正 好。当时的消费,我一向节俭。但是一旦有些闲钱,又忍不住像暴发户 一样到餐桌上挥霍一气”。一个把童年记忆牢牢刻在七十年代的孩子 ,长大后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道。 糖票、油票、肉票、粮票在当时的 孩子眼里,那些纸票“全都能吃”。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 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似 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 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一道吃 饭。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 在二十世纪50年 代前,健康的标准是

5、“只要求不生病”。二十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 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最甜的烤 红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 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 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 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 人样。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丰盛。“现在,谁会在乎半个烧饼啊”。过去限量供应的 大白菜,已经让位于芥兰、木耳菜、丝瓜、西红柿、鲜蘑和荷兰豆。 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 各样时令蔬菜水果。 从初期的粮油

6、、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 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 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过去闻所未闻的 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 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但虽然如此,能够明显提高 身体素质的牛奶,依然还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中普及。直到中期,全国 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包括在菜篮子工 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 面。 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 上的主角,而粗粮成了配角。一些粗粮已经被淘汰,与此同时,野味 和海

7、鲜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各类蛇鼠,还有娃娃鱼、穿山 甲、果子狸等都纷纷出笼。那时候没有禁止捕食这些山珍野味,因而 人们都十分喜欢大啖那些肥腴美味的红烧山珍野味。 从这些“新鲜” 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一.第一瓶可口可乐进中国: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三个小时后, 可口可乐宣布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三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 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如今,可口可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 二.第一家个体饭店:1980年9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翠华胡同里一 家名为悦宾饭店的餐馆开张营业,这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 家个体饭店。28年过去了

8、,个体私营经济却已在中国餐饮业遍地开 花。三.第一家西式快餐店:1984年2月,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家西式快餐 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内开张。合众社的记者认 为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四.第一次不用粮票,想买啥买啥:1987年9月,广西玉林市取消粮 票,成了当时中国第一个买粮不用粮票的地方。从此人们可以想吃 啥就吃啥。五.第一家肯德基进入中国:1987年11月12日,美国著名快餐品牌 “肯德基“设在北京前门地区的餐厅正式开业。这是肯德基在中国 内地的第一家餐厅,从此之后,中国有了洋快餐。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 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

9、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 菜肴的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 以鲍鱼为吸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 代,吃鲍鱼往往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 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就在这个 “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 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 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鸡蛋有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 食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内。”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 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

10、与此同 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 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 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 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 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 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 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于 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 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翅肚 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

11、人们 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 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 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 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 。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 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 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地 减肥。 鲍鱼宴进口巧克力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 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 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 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 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

12、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 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当 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够低。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 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过去的人 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 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 要吃一秒钟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 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 ,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 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 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 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 崭新的台阶。但从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做得还是不够。 保健食品各式各样的水果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 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 ,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 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 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 ,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 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