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935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313 讲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A A 组组 基础过关题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8 北京西城期末)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理”是万物的本原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2.(2016 北京西城二模)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与之认识相似的是( )A.“天子之所是未必是”B.“民一于君,事断于法”C.“心之本体无所不该”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201

2、5 北京东城 3 月)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以上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A.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24.(2018 北京西城五校联盟)一位学者说过:“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是第二次,即西学东渐。”下列科技成就体现了这位学者所说的第二次接触的是( )A.玄奘大唐西域记 B.王祯农书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农政全书5.(2015 北京六十六中期中)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

3、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 6001800 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 200 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五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徐渭牡丹蕉石图 D.佚名人物龙凤图6.(2015 北京西城二模)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曲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昆曲的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戏曲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的A. B. C. 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2015 北京丰

4、台期末)民主启蒙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材料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顾炎武日知录3根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6 分)B B 组组 能力提升题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7 北京东城二模)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心学( )A.奠定了中国古

5、代传统文化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2.(2016 北京海淀月考)唐甄在潜书中写道:“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2017 北京朝阳期中)“僇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对工商业所持观点不同是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

6、儒家对抗C.不同的发展需求 D.代表的社会阶层4.(2016 北京西城二模)“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图 1 图 2 图 3 图 44A.图 1 战国人物龙凤图B.图 2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C.图 3 明朝本草纲目插图D.图 4 清代墨兰图(局部)5.(2017 北京东城期末)滇南本草(成书于 1436 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 1578 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 1492 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7、 )A.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B.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C.滇南本草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D.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6.(2017 北京西城期末测验)明代私家藏书目录突破以往范围,收录了官修藏书目录中较少涉及的小说曲艺类典籍。由此可知 ( )A.小说戏曲适应各阶层欣赏要求B.官修编目冲破了传统思想的影响C.小说戏曲的价值受到部分肯定D.官修藏书目录全面反映社会需求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2016 北京西城期末)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材料 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

8、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6 分)5答案精解精析答案精解精析A A 组组 基础过关题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C 根据所学可知,A 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B 项是朱熹的思想主张;C 项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D 项

9、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2.A 材料强调君主的做法未必正确,不必完全追随,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强调法治,C 项强调人不能有私欲,D 项强调人伦纲常。3.A 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信息正表明了他这一主张,因此 A 项符合题意。4.D 依据材料中“明末是第二次”且强调“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对 17 世纪以前中国农学的总结并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业知识,故 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与时代不符,C 项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5.C 依据图片信息可知第五个高峰是在明朝时期,故 C 项与材料相符;A 项是东晋时期作品;B

10、 项是唐朝时期作品;D 项是春秋战国时期作品。6.C 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而不是昆曲,排除。今天的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和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兼收并蓄的产物,不单单是由昆曲发展而来的,排除。故选 C。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 答案 主张:私欲是人的自然性。(2 分)原因: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2 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 分)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夫私者,人之心也”“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以及理学禁锢人们思想等角度进行回答。6

11、B B 组组 能力提升题组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C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排除 A 项;心学虽然强调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B 项;材料中王阳明用心学来解释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说明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D 项是指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2.D 唐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材料表达的是唐甄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的言论,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故选 D项。3.C 材料中的两句话分别是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黄宗羲的工商

12、皆本思想。商鞅的主张是适应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形成而提出的,黄宗羲的主张是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时代不同,经济层次不同,社会需求不同,故 C 项正确;主张不同与文化素养无关,故 A 项错误;对工商业的看法不同,并不能体现法家与儒家对抗,故 B 项错误;二者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故 D 项错误。4.D 由材料中“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是其代表作之一,故选 D 项。5.D 根据材料中“滇南本草(成书于 1436 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 1578 年)”“滇南本草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

13、本草纲目曰的字样”可知,滇南本草中关于“玉米须”的记载是不可信的。故 D 项正确。6.C 材料的主旨是明代私家藏书目录收录了小说曲艺类典籍,说明小说戏曲的价值受到部分肯定,故 C项正确;小说和戏曲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故 A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排除;D 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 答案 新现象:西学东渐。(或西方学术传入中国)特点:通过传教士传播;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6 分)解析 新现象,西方科技在明末清初传播,这又被称为西学东渐。特点可从材料中找出,如传播者的身份、传播内容、统治者的态度及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