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5048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诲人不倦、高山仰》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诲人不倦、高山仰止练习课件 一、孔子的教育理念有哪些? 参考答案:有教无类,品行第一,公平公 正,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启发诱导,触 类旁通,教学相长,重视身教,述而不作 。(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二、C 三、阅读下文,完成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曰:“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翻译下列句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 2、孔子认为完善修养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完善修养是能够达到贫而乐道 、富而好礼

2、这样的理想境界。 三、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答: 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 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 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 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 恰恰符合儒家“以德治民”的主张。 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 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 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 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 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 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 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 十分重要的

3、地位。 孔子如此重视教育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看来 ,也是难能可贵的。 四、 子曰:“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 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 想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对“ 有教无类”中“类”字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 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级 类别”,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 五、据考,古今学问大家对“有教无类”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 法,你赞同何种观点?并详述理由。 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何晏认为 ,“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

4、无有贵贱种类也”。(何晏 论语集解)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这一解释 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 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 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 章句集注) 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种特殊观点。 他从训字入手,认为“有教无类”中的“有”应释为“域”,即分 划居住区域的意思;“教”应释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 类”则是“族类”的意义,是贵族实行世袭统治的社会基础。 他得出的结论:凡是贵族,不分族类,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 治、军事训练。(赵纪彬赵纪彬文集第二卷) 参考答案:赞

5、同第一种解释,理由如下: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 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 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 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也长, 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 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 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 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 拒。 赞同第二种解释,理由如下: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 都各不相同。如颜

6、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 力却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 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 制,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十岁的。孔子并未因 品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这些事实说明,朱熹将“有教无类”解释为人不分善 恶,都可以进行教育,这也是符合孔子的教育实际的。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 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 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 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 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 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

7、子把妇女排斥在教 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 个极大的缺陷。 六、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 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行 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 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 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 ,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 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因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 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孔子时代的人们有这种需

8、 要,孔子于是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并大办私学,广招 学生,满足了人们这种基本需要;今天我们的政府提出对所 有学龄儿童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继 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 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同样是满足了人们接受教 育,完善自我的基本需要。 七、根据以下材料,说说你是如何评价孔子的教育内容的?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新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学而)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4.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参考

9、答案: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 ,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 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 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还认为 要从学习礼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立足 于社会的根本。他尤为重视学诗,更可贵的是不讲鬼神迷信。 孔子在那个宗教迷信思想很流行的时代,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 能可贵的。 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 知识,而且他尽管自己博学多识,但不重视科学知识,甚至鄙 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 八、请简要阐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这

10、两者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1.启发式教学法 。实行启发式教学必 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 ,悱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 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 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育实 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 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 ,迅速发展。 九、请简要阐述孔子的“诲人不倦”。 参考答案: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 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 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 做人

11、。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 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 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 。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上课很 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 育事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十、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 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 ,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十一、孔子既然提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为什么又说“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体现了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12、 。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 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 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 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 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 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 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

13、16.13) (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 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 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 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 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参考答案:有教无类 。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 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 的、一视同仁的教育,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 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 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3)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

14、个老师,孔子有怎样 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 (4)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 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 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 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 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 十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

15、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较为明显。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1分) 参考答案: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 学思想? 参考答案: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 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 天理、歌乎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想和相应 的。 十四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 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 教育他的? 参考答案: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