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4071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111 课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 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评价袁世凯,学会用书面语、 口头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模拟宋教仁演讲,报道宋教仁遇刺真相,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通过“评价袁世凯”的 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 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

2、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两幅图片 对比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为什么会 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内容探究】 一、二次革命 师: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生:宋教仁遇刺案。 师: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谁? 生: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师: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 生: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

3、势,使得袁世凯大为惊恐。 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命党人的斗争。请问袁世凯是怎 样做的?“二次革命”的结果又是如何? 生:袁世凯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二次革命”由 于国民党力量涣散,最终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师: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 继承人。 师: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接受了日本旨在的

4、“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 对自己的支持。请同学们列表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生: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 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师:“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2师总结: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 倒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 多媒体展示袁世凯祭天图片 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即将登场。 三、护国战争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5、,说一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战役有哪些领导者? 生: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不得人心。主要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师: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因袁世凯 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 争结束。 师: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师总结:(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 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

6、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 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 动。 (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 四、军阀割据 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 派系。控制的区域有哪些? 生:派系领导者控制区域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等皖系段祺瑞,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张作霖东北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

7、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师总结: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 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 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课堂小结】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 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积极活动,领导护国战争,终于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 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制造“宋教仁案” 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最终失败3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建立独裁专制统治,解散国民党 对外: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护国战争袁世凯众叛亲离,1916 年 6 月在绝望中死去 军阀割据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