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31954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人:邓庆伟导 论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思想政治理论课?n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 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 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n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 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党的事业 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验证明,智育搞不好就出次品,德育搞不好就 出废品。n毛泽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 ,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 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 马克

2、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n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要通过研究 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n盛唐时期的历史学家刘知几说:“史之 为用,其利实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 家之要道。”n晚清的思想家龚自珍说:“出乎史,入 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 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 历史经验 n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今 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看 问题,一定不能割断历史。 n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

3、历史,我们要用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n江泽民:“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 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n胡锦涛指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 加深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立足现实,指导现实。”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 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必须了解中 国,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 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正因为如此,对 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 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三、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 中国近现代历史,大学阶段为 什么还要学呢? 经过

4、调查,我们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在 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中国近现代历史(其 初中教材分上、下两册,合计近17万字:高 中教材也分上、下两册,合计近45万字),对 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他 们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历史 发展的脉胳,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 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 ;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 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试点高 校的大学生经过学习这门课程,普遍反映是 有很大收获的。 四、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 课? 1、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自学为 辅。 (2)以老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为 辅。 (3)以专

5、题讲授为主,以系统学习为 辅。2、上课具体要求 (1)思想上要重视 (2)课前预习教材 (3)认真听课记笔记 (4)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5)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3、考试方式与成绩计算 (1)考试方式:开卷、闭卷或写论文 (2)成绩计算:平时学习+ 期末考试4、主要参考书目 (1)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 年版2002年27次印刷。 (2)蒋士第等编: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8第11次印刷。 (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4)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 社1988年版。 (5)费正清 赖肖尔:中国

6、: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 版社1996年版。 (6)费正清 费维恺编:剑桥中国史(多卷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7)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 店出版社,2000年。 (8)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 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 年n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 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 略,才积贫积弱,从而正确认识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 和性质;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 基本

7、特征,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历 史任务,从而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状 况和国情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充分的了解。 n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封建社会为何由盛而衰?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 特征。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和关系等。n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n教学时数:2学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 界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2、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3、对近代西方产生重大影响 的社会科学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 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n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封建地主土 地所

8、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n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是高度中央集 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n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族权和 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n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 家思想为核心。 2、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n在经济上,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 产力的发展。 n在政治上,清王朝实行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专 制已经腐朽不堪,令人窒息。 n在军事上,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n在文化上,为了维持封建统治,镇压汉族知 识分子及其他反抗势力的排满、反满的思想 情绪,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n在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对 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 扩张 正当中国

9、清朝衰落之时,欧美资本 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从17世纪到19世纪 上半叶,英、法、美等国都先后成为资 本主义国家。 中国世界(英国)总体状况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资本主义国家迅速 崛起具体表现经济自然经济 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 集中、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困难完成工业革命,生 产力水平最高政治官场腐败,卖官露爵确立了先进的资本 主义制度军事装备陈 旧,军备废 弛装备先进,成为海 上霸主外交闭关自守,闭目塞听对外扩张 ,加紧殖 民侵略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 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概 况 2、罪恶的鸦片贸易 3、正义的禁烟斗争 4、鸦片战争

10、的爆发及不平 等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的进程n第一阶段,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 1841年1月下旬义律与琦善签订了穿鼻草约 ,历时7个月。主要过程是英军进攻长驱直 入抵达天津,清政府内部投降派占上风,道 光皇帝听信谗言,将林则徐革职拿问。n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 到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4个 月。主要过程是清政府对英宣战,道光皇帝 派出钦差大臣,但进展不利;英军先发制人 ,奕山妥协,与义律订下广州和约。 n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 始,至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 ,历时一年。主要过程是英国扩大侵华战争 ;道光皇帝左右摇

11、摆,前线战场损兵折将, 清政府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 教训n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 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n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 期,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 不力、用人不当等,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n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紧跟世 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就会被世界 历史所淘汰。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中国在 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惨痛历史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腐

12、 败就要亡国。这是后人要从鸦片战争中必须吸取的一 个刻骨铭心的深刻教训。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 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外交主权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n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 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 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 国家。n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 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 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 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 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

13、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基本特征 n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 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 决定性力量。n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 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n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 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 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利民主化的严重障碍。n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 、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

14、分与外 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n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 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 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 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状态。n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 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 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n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 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 实行专制统治。 n

15、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 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n诞生了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n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 级。 (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面 临的主要任务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 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 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思考题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 什么?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起点?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 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及其相互关系?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n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人民 出版社,1980年。n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3年。n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 2005年n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n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年。 n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