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4928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数据分析第2节 统计图知识整合 (3)触类旁通 (4)随堂训练 (9)返回目录知识整合一、地理统计图表的类型二、统计图的解读过程三、特殊图表的判读方法 例1 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 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返回目录触类旁通(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B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2、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解析本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第(1)题是计算题,解题的基础是认真读取图中的数据,便可解出正确答案。第(2)题是在计算、分析数据返回目录触类旁通的基础上,推知每一种预案相应的能源消费状况,如果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少;如果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而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排放的温室气候居两者之间。第(3)题是对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其答案应是耳熟能详

3、的。全球变暖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中的共同性原则。答案 (1)0.300.32 1.11.5 1.62 (2)略 (3)海平面上升;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 必须进行国际合作。返回目录触类旁通例2 读“1972年和1982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 与生育率关系图”,回答下面两题。(1)此图说明( )A.生育率与人均收入增长成正相关B.生育率与人均收入增长成负相关 返回目录触类旁通C.此期间内亚洲许多国家生育率下降幅度慢D.此期间内亚洲许多国家人均收入增长快(2)图中亚洲国家中

4、此期间内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的是( )A.中国 B.泰国C.韩国 D.马来西亚 解析 从图中曲线含义可以看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即二者是负相关的关系;图中还能看出,亚洲的中国、印尼、泰国、缅甸等国家人均收 入增长较慢,但生育率下降很快。韩国的人均收入由1972年的900美元左右,到1982年增加到近1700美元,增长快于其他三国。答案 (1)B (2)C一、单项选择题关于土壤,回答下面两题。1.下列四幅统计图,能正确反映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的是( )A.a B.b C.c D.d 返回目录随堂训练返回目录随堂训练2.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组成比例此消彼长的主要外界

5、条件是( )A.气候 B.植物 C.肥力的高低 D.人类耕作 解析 理想土壤空气和水分合起来占一半左右,空 气占2030%较合理,水占2030%较合理,从四幅图中可以 看出c最符合。 答案 C答案 A返回目录随堂训练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 地面物体区分。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 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分别 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返回目录随堂训练3.如果这两种农作物反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

6、自( )A.松嫩平原 B.江汉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解析 当地以玉米和大豆为主要的农作物,应位于我国的松嫩平原。 答案 A4.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像应该是拍自播种(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解析 区分就要选择差异较大的点,分析四个时间的 两种波长共8种情形,差异最大的是波长在30天之后的情况。 答案 A返回目录随堂训练5.下图反映了1985年和2003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制造业综 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的变化。从中可知新疆、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区)的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是( )A.新疆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B.

7、江苏在全国位次明显下降C.湖北在全国位次稳定不变D.福建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 解析 在坐标图中,纵坐标表示1985年的位次,横坐标表示2003年位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福建由第20位上升到了第10位。 答案 D 返回目录随堂训练6.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程度,比重越大,紧凑程度越高。下表是2000年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与面积的统计数据。三个城市紧凑程度排序是( )A.甲最高,丙次之,乙最低 B. 丙最高,甲次之,乙最低C.丙最高,乙次之,甲最低 D.乙最高,甲次之,丙最低 城 市甲乙丙城市总人口(万人)994.21381.91673.8中心区人口(万人)210

8、.5231.7539.0中心区面积(km2)52.487.0132.0返回目录随堂训练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 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 图完成79题。答案 B 解析 据题意分析表格的统计数据:甲占比21%,乙占比17%,丙占比32%。 7.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 解析 从图中看出赤道低气压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 高气压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30N40N,南半球则主要分布在 20S30S,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 C返回目录随堂训练8.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甲地位于10S附近

9、,7月份,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 答案 A9.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 乙地位于30N40N之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 C返回目录随堂训练二、综合题10.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表示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返回目录随堂训练材料二 我国某乡的有关资料。自然环境海拔高度(米)1600 年降水量(毫米)350 10积温()2997 土壤侵蚀强度(吨/ 年平方千米)5200植被覆盖率1900年较高 2005年显著降低 灌溉面积(公顷)0.0 人均耕地(公顷)1970年0.

10、57 2005年0.23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元 )4185土地产值(元/公顷)5610 耕作方式变化19951980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 歇地 19812005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返回目录随堂训练(1)根据材料一,当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 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明显 。(2)根据材料二,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3)根据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存在问题: ; ; 返回目录随堂训练 ; 。解决措施: ; ; ;

11、。返回目录随堂训练答案 (1)较低(弱、不强等均可) 300毫米450毫米 增强 (2)半干旱区 一年一熟(或100%) (3)存在问题: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过度垦殖,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生产力低;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解决措施: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移民,缓解环境压力。 返回目录随堂训练11.阅读右边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返回目录随堂训练(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国家 年龄 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以上A国50455 B国176518返回目录随堂训练(4)分析人口统计图和上图可以看出,A国存在的人口问 题主要是 、 和等。(5)下图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 影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