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考 古 诗 文 复 习 策 略姚 王 初 中 殷 宏 林v古诗文默写及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 着六分之一的比重古诗文默写以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 为主古诗词阅读以课外古诗词为 主,不排除书本中出现的诗词;文 言文阅读以课外浅易的文言文为主 一、具体要求v 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 奏合理 v 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的作 家作品知识 v 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v 4.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 代汉语 v 5.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 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v 6.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 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 古 诗 词 复 习一、关于名篇的默写1.考查内容:包括课标规定的34首古诗词、16篇文 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七上:1.孔子语录2.三峡 郦道元3.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 啼) 李白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6.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七下:8.爱莲说(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9.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10.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11.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八上:12.小石潭记 柳宗元1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 王勃15.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16.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17.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18.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19.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20.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2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22.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八下:23.马说 韩愈 24.陋室铭 刘禹锡 2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2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2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29.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3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九上:31.桃花源记 陶渊明32.岳阳楼记 范仲淹33.醉翁亭记 欧阳修34.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35.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 草折) 岑参37.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3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九下:39.鱼我所欲也 孟子4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1.曹刿论战 左传4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43.出师表 诸葛亮44.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45.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4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4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48.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49.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50.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2.主要题型有: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运用型默写开放型默写3.学生答题易失分的原因是: (1)字迹潦草。
(2)写错别字 (3)有的文言文不会背 (4)没有审清题 (5)句意把握不准或理解错误4.教学中应关注:(1)强化认真写字的习惯和认真 审题的习惯2)古诗文一定要理解教师只 注重讲解,不注重落实;学生只注 重背诵,不注重动笔3)命题的依据是课标,不是教 材二、古诗词赏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明确指出:诵读 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古诗词主题的理解2.对名句的赏析(描绘画面)3.品味炼字4.对古诗词中突出的修辞和写法进行赏析三、教学中关注:1. 按主题归类复习课标在附录中推荐的34首 古诗词2.简单赏析抓住重点,为的是理解诗意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四、复习方法v1.推荐背诵的古诗文要熟读成诵、烂熟于 心,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练背诵、默写 培养语感,除了不念错字音外,注重节 奏与停顿注意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 字 v2.要明确作者、出处及写作背景文言文 阅读考查的都是名家名篇,了解作者和背 景不仅能准确回答文学常识方面的试题, 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v3.学会归类复习,达到举一反三三、文言文知识分类整理 一、通假字七上: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略无阙处 “阙”通“缺”七下:对镜帖花黄“帖”通“贴”八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 “饲”,喂养才美不外见“见”通“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四支僵劲“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九上: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 托九下: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孰视之“孰”通“熟”,仔细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恩德;“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先 前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 现 二、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 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 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 意义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 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v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能辨我是 雄雌) 2、养(衣食所安) v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v 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v 鄙:1、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2、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v 毕:1、尽(毕力平险) 2、全部(群响毕绝) 3、完成(录毕,走送之)v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办法成语“束手无策”) v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 zhǎng 4、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5、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v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 3、厚度小薄如钱唇) v 称:1、称作(不以千里称也)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v 诚: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 v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v 辞:1、告别(朝辞爷娘去)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v 当:1、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2、将要今当远离) 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4、值,正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 者5、抵挡锐不可当”)v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 v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2、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3、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v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v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v 奉:1、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v 发:1、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2、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3、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4、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5、fā,头发(黄发垂髫) v 方:fāng1、见方(方七百里) 2、当……时候(方出神) v 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 fèn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v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v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 3、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v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2、搀扶(出郭向扶将) v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v 苟:1、如果(苟富贵)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v 度:duó 1、估计、推测(度已失期)2、测量(自度其足)dù3、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4、量好的尺码(吾忘持度)v 固:1、顽固、固执(汝心之固)2、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v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 2、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5、原先、原来(两狼之并驱如故) v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 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v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v 冠:1、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guàn 2、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v 端:1、画幅的一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v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v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v 号:háo 1、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 2、哭号呼而转徙) hào 3、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 4、国号号为张楚)5、号召号令召三老……) v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忧患(无冻馁之患/生于忧患) v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v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 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4、有(或王命急宣) v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非常、十分(初极狭) v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v 加:1、增加(而山不加增) 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v 见:1、同“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