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4563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方法论(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本质与科学方法论第六讲n三、科学精神n二、科学方法n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 语Scientia,最初的涵义是“知识”和“ 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现于法国,19 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 国提出的,最初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 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科学上很 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 科学为职业的人。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 思想家福泽瑜吉(1844-1901)首次把 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 1893年

2、,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 引进中国。第一个问题 科学究竟是什么先来看一个案例:孔子也莫名其妙的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 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孔子的莫名其妙说明了什么问题?分 析你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何谓科学认识? 科学知识与经验、常识有何区别与联系用现在的天文学知识来判决,胜利应该归给那主张 中午最近的孩子。太阳离地

3、球平均14960万公里,在中午 的时候,它直射在地球上,它的距离也也就大约是14960 万公里,而在早晚却从斜处射来,距离就总要多一点。但 要赞同第二个小孩的主张,就不能不附带着反驳第一个小 孩的理由。既然早晚的太阳较远,照理应该小一点,至少 也得要与中午的太阳差不多相等,为什么看起来反而会大 了呢?重要的就是这一问题。两 小 儿 辩 日 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怎样才能达到对 这个问题的认识呢?两 小 儿 辩 日第一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 我们得找一副望远镜,准备用它来观察 太阳。望远镜里看到的情形会怎样呢? 肉眼所见的情形为什么会完全不同? 望远镜里看到的情形 望远镜中所看见的现象

4、,和肉眼所见的完 全不同;不论早晚或中午,望远镜里的太 阳总是一样大。肉眼所见的情形为什么会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肯定是错觉。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对科学 的描述。一般所说的科学,指如下三个方 面之一,或者混和体: 1,导致科学发现的具体方法 2,源于科学发现的具体知识 3,在某些科学发现后,人们所能做的新事 情或者正在做的新事情,简单的说,就是 技术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实。 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真的知识体系。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 科学方法。实证的、理性的。 社会建制。在这套社会建制里有一些共同 遵守的规范。 二:历史的回顾 (1) 1、近代科学的产生

5、,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二:历史的回顾 (2) 2、培根:经验论,归纳法。笛卡儿:理性论,演绎法。在近代科学形成的同时,也有哲学家思考“ 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方法是什么?比如英 国的培根(F.Bacon,1561-1626),他比 牛顿还早一些。他是经验论者,强调归纳 法,他以为科学定律是通过归纳得出的。 他强调知识就是力量,搞科学就是要征服 自然,控制自然。 法国的笛卡儿(Descartes, 1596-1650 ),他是理性论者,他也写过一本书叫 做方法谈,他强调的理性的逻辑的 演绎方法。这是两种科学观。正如爱因 斯坦所讲的,培根是强调外部的证实,笛 卡儿强调的是内部的逻辑的完备。 二:历

6、史的回顾 (3) 3、伏尔泰:普及牛顿力学,启蒙运动。 后来在法国,伏尔泰 (Voltaire, 1694-1778 ),他是启蒙运动的 领袖。他的很大的贡 献是把牛顿的力学在 法国、欧洲普及。他 写过一本牛顿哲学 原理,对扩大牛顿 力学的影响有很大的 贡献。 二:历史的回顾 (4) 4、康德:哲学反思:科学是怎样可能的? 。后来是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康德(I. Kant, 1724-1804)。他想牛顿力学那么大的成就 ,科学是怎么可能的?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牛顿是怎样会想出这样一套东西来的。康 德有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 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都是很深奥 很难懂的。后来他就写了一本

7、未来形而上 学导论,这本书是纯粹理性批判的通 俗本。书里面就谈到科学怎样是可能的。他 是个先验论者,他认为人有一些先验的理智 概念,先天的一些范畴,比如时间、空间、 因果性等等,人用这些先天范畴把经验加以 整理,才能得出定律和理论,科学才有可能 。所以他是个先验论者。 二:历史的回顾 (5 ) 5、孔德,马赫:实证主义,经验论。启发狭义相对论、 量子力学。 到19世纪法国的孔德(A.Comte, 1798-1857),实证论者,他和 康德的观点不一样。他强调的是 实证经验。他把人类的历史分为 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神学时 代,相信上帝和神;第二个时期 是形而上学的时代,即哲学时代 ;第三个时期

8、是17、18、19世纪 ,进入到了科学的世纪,就是实 证的时代,一切要证据,一切理 论要观察实验的证据来证实。 孔德(A.Comte, 1798-1857 )二:历史的回顾 (5 ) 5、孔德,马赫:实证主义,经验论。启发狭义相对论、 量子力学。 后来支持他的是马赫(E. Mach, 1838- 1916),他是一位力学家同时也是哲 学家。他也强调实证,一切东西要拿经 验来加以检验。他就批判牛顿和康德的 绝对时空观念。因为牛顿的时间和空间 是绝对的,时间永远均匀地在流,空间 总是永远无限的在那儿,是绝对的,康 德说这是先验的范畴,是用不到经验来 检验的,它是先天决定的。但马赫说: 一切东西都要

9、拿实践来检验,甚至时间 、空间、因果性这些概念都要跟我们的 经验联系起来。 二:历史的回顾 (5 ) 马赫的这个实证思想对二十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是有很大的 影响的。因为爱因斯坦(A. Einstein, 1879-1955)的狭义相 对论(1905),就是放弃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他认为时间 空间不是绝对的,跟人和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有关。而且, 关于同时性,过去认为几点几分这个时间宇宙上到处都是 一样的,他认为不一样。你在地球上看的时间,你认为这 两个事件是同时的,但假如你坐在宇宙火箭上在运动,你 看来就不是同时的。所以,他把一切先验的概念都用经验 来检查。所以这个实证的观点对相对论的创立起很大作用

10、。对量子力学也是如此,海森伯(W. Heisenberg, 1901- 1976)创建量子力学(1925),因为当时有一个原子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旋转,还有轨道,那么就认为电子应该有 位置、有速度,什么时间有什么位置。但是实验观察不到 这些东西。我们能观察的只能从光谱观察到电子跃迁时发 出的光的频率,所以后来他抛弃那些实验上观察不到的东 西,而是用那些观察到的东西,从而创建量子力学。所以 这种实证的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科学革命有很大的作用。 二:历史的回顾(6) 6、逻辑经验论,维也纳学派:证实原则。假说演绎法。石里克提出了证实理论的基本信 条:“陈述一个句子的意义,就 等于陈述使用这个句子的规则

11、, 这也就是陈述证实(或证伪)这 个句子的方式。一个命题的意义 ,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石里克(M. Schlick,1882-1936) 假说演绎法,根据一些经验事实、通过自由的创造提出一个假说,然后由假说再 通过演绎推理,推理出一些可以用实验和观测来检验的推论。这些推论假如证实 了,那么说明这个理论是对的;推论证实不了,那么这个理论就不对,要重新修 正。这就是假说演绎法。 二:历史的回顾 (7) 7、波普尔:证伪主义,证伪原则。奥地利的波普尔,他说既然证实不 了,那么就反过来。他说科学与非 科学划界标准就是你的命题能不能 证伪,假如能用经验来证明是错的 ,那么可以用经验来检查,错了的 否定

12、,没有办法否定,没有证伪的 那就保留。那些常有理的命题,模 棱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像 算命先生一样,总是对的,没有办 法证伪,那就不是科学命题。这样 ,他用证伪的原则来给科学与非科学划界。 波普尔(K. Popper, 1902-1994 ) 二:历史的回顾 (7) 7、拉卡托斯:精致的证伪主义。后来拉卡托斯(I. Lakatos, 1922- 1974)就修正他的理论,叫做精致 的经纬主义,他提出了一个科学研 究纲领方法论。他认为科学研究有 其研究纲领,核心是理论有个内核 ,外部有边界条件、辅助假设。这 个理论经过检验,证明它是错了, 但其内核-理论核心是不轻易放弃的 ,可以改变辅助假

13、设。实在不行, 才放弃。所以一个实验,可以有几 个理论解释,互相竞争,看哪个理 论能够解释说明的事实比较多,哪 个理论能够预测一些新的实验,它 就可以保留,这个研究纲领就比较 优越。所以这样他把波普尔证伪学说更加精致化了,推进了。 拉卡托斯(I. Lakatos, 1922-1974) 二:历史的回顾 (8 ) 8、历史主义: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常规科学,科学 共同体,范式,疑难,科学革命,范式转换,不可通约性。 后来到了6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库恩(T. Kuhn, 1922-1997)写了一 本书叫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他提出新的想法,认为科学的 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实验证

14、实、证伪的问题。因为逻 辑经验论的看法,科学就是不断地证实。证实的东西就是真理了,证 实的东西就不断地积累。波普尔是不断地否定、证伪、反驳、排除。 库恩提出另外一套,认为科学发展有一个模式。它由常规科学到发生 疑难、发生危机,产生科学革命,革命以后又产生新的常规科学。他 认为科学有一套范式,这个范式里面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包括一些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这套东西是科学共同体大家共同遵守的。大家 一起按照这套理论、方法、规则进行工作,这就是常规科学。所以像 我们一般的研究所里做的工作都是按照既定的理论,不断地使它更精确化或者作一些新的修正,这些都是常规科学。 二:历史的回顾 (8 ) 8、法耶阿本

15、德,反对方法,怎么都行 后来还有个科学哲学家,法耶阿本德(P. Feyerabend, 1924-1994)。这个人在物理学方 面也很有素养,还当过演员,很有演说天才,所 以他的著作影响很大。但是他喜欢唱反调,他有 一本书中叫反对方法。他认为,科学不可能 被一些固定的方法框住,特别是一些探索性、创 造性的研究,要用创造性的方法。他的一句口号 叫“怎么都行“。科学家可以用任何方法来试探, 只要能得出好的结果来。 二:历史的回顾 (9 ) 9、新康德主义(建构论),实在论,经验论 。观察渗透理论。 科学哲学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有三大派,势均力敌。一派是新康 德主义:建构论,他们不赞成反映

16、论,认为我们的科学理论不是简单地反映 外部世界。还是由我们人主观能动地建构起来的。另一派是实在论:认为我 们的理论反映了客观世界,这个理论的真假决定于跟外部实在是否符合。再 有是经验论:理论的好坏,在于能否对经验能作出合适的说明。关于实在论 ,主要争论的一个问题是理论实体的问题,桌子、椅子是客观存在,是常识 ,大家都承认。但原子,更小的到电子、强子、超子、夸克等这些东西到底 是真的存在物,还是人建构出来的?这是科学哲学家在争论的问题。有的人 说,只要从粒子物理演绎推理出来的结果,可以用乳胶片、气泡室观测出来 ,确实有这样的图像,说明理论是对的,那个东西就是真的。有的说,你看 到的照片就是这么个照片,基本粒子是建构出来的东西。到底真不真,不知 道。 二:历史的回顾 (9 )现在越来越玄了。电子作用、引力、强作用、弱作用,物理世界中的四种相 互作用,电子作用和弱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