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3445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主要内容知觉的概念和特征 知觉过程的模式 社会知觉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第一节 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心理或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自我意识感觉、知觉、记忆、 注意、想象、思维需要、动机、兴趣、价 值观、理想、世界观气质、能力、性格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情绪、情感克服阻力、实现目标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感觉:物质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在人脑中产 生的关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 最初级形式。 感觉的主要形式: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味觉 5、触觉 感觉的偏差:错觉 幻觉差别阈限 引起差

2、别感受的最小单位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以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 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实验: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 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 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 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 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 感觉到差别。 启示: 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 生人的一点帮助,我们却感激不已。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二)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 的反映 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 和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知

3、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好的感觉引起好的知觉 在管理心理学中知觉的概念很广泛,它包含了记忆、 理解、解释、判断、思维、推理等复杂的过程,因此这 里的知觉包括了绝大部分认识过程。与普通心理学中的 知觉有所不同。二、知觉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认识 过程 知觉是个体对于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储存、 解释的过程。 信息加工的方式 1、直接加工:有控制、有意识地感知与接收 信息 2、间接加工:自动地、无意识地感知和吸取 信息 知觉的加工过程(4个阶段) 注意阶段、组织阶段、解释阶段、判断阶段1、注意阶段 知觉的选择性 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和加工哪些信息、忽略哪些 信息) 外部客体(外部因素):刺激强度、频次,与其

4、 他信息的差异性、新奇性 知觉主体(内部因素):期望、需要、兴趣 注意阶段知觉的偏差与问题 (1)知觉不准确 (2)信息的代表性低 (3)忽视非期望信息2、组织阶段 将多种琐碎的信息片断加以“组块” ,使之 成为水平较高、较抽象的概念。 对于非数字信息的组织以“图式” 的形式进 行(图式是组织琐碎信息的认知结构)31AC12143、解释阶段 知觉的理解性 对经过组织的抽象概念加以解释,赋予完 整的意义。 解释阶段的偏差与问题 (1)投射效应(知觉者把自己的想法与情 感投射到对他人特征和行为的解释中) (2)归因效应(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因果关 系解释) 启示:马加爵的知觉解释过程: 案发前几日的一

5、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 同学打牌,邵怀疑马出牌作弊。邵瑞杰当着众 人的面说,“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 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 马加爵:几个同学都怀疑我作弊,我坚持说 没有,谁知道那三个我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 我的同学,以为一直平等对我的同学,竟然恶 语伤我,蹂躏我的人格,还揭露了我以前的许 多伤疤,包括那女生撕毁我情书的事情。 什么苦楚什么贫苦什么艰辛的生活,我可以忍受 ,其他人歧视蔑视我,我也可以忍受,可是我这几 个平时稍微好点的同学竟然这样残酷无情的践踏、 蹂躏我的人格尊严!原来每个人长期以来一直这样 凶悍的歧视我,残忍的嘲笑我。 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曾被艰辛贫苦生活打

6、败 ,可是当我的人格尊严被人糟蹋的不成样子的时候 ,当我的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 我的心滴血了。践踏我竟然还是平时关系稍微好点 的同学以及老乡! 我本来习惯被人歧视、被人蔑视的,可是这次他 们表现的实在是太淋漓尽致了,他们嘲讽时刻的无 情,他们侮辱时刻的面孔可恶,让我下定了决心。 终于我买了一把石锤,结束了他们几个人的生命4、判断阶段 知觉的整体性 判断即根据对知觉信息加工的结果作出相应的 肯定性或否定性的陈述。 判断是决策的基础。2003年“丰田霸道” 石狮子有象征中国的意味,“丰田霸道”广 告却让它们向一辆日本品牌的汽车“敬礼”、“ 鞠躬”。“考虑到卢沟桥、石狮子、抗日三者

7、之间的关系,更加让人愤恨”。 三、知觉过程的模式:刺激 情景感受器知觉解释反应注意意义内部加工个性动机态度学习四、影响知觉过程的因素影响因素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情景性因素1、个体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经验因素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重摆国际象棋残局的比率:94%与24% 动机因素画家、樵夫、植物学家看见同一片森林会发出不同的感叹 兴趣因素每人每天接触约200个广告,你能记住多少? 期望、态度因素对方球队犯规更多2、外部刺激因素对知觉过程的影响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 运动 目标与背景的关系 刺激对象的组合 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 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 为知觉

8、的背景。3、情景因素对知觉过程的影响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闭合性五、知觉过程的组织原则整 体 性接近原则a b c d e f g h相似原则 启示: 你属于哪一类人? 如何结成同盟?闭合原则连续性原则ab知觉的整体性原则 根据以往的经验将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 个别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 。 启示: 做工作的完整性 领取任务时的表态 执行过程中的沟通 完成任务后的总结第二节 社会知觉一、 社会知觉的概念指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以及人 际关系、社会事件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社会知觉的分类1、个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对个人的知觉 主要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 而取得对

9、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 识。 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2)知觉者自己的态度 案例分析 面试之前的等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 认识三、社会知觉的特点 A、寻找意义 B、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C、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 D、偏向于运用“图式” “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一套 有组织的认知构架一种心智模 式 改变心智模式:颠覆一贯态度、 看法和观点 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 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 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 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

10、人之子,动作 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 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第三节 社会知觉过程的偏差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会倾向于对复杂信息做简化 处理,往往会采用省力的方法感知那些最明显的 、对形成印象最必要的信息。人们往往会在知觉 过程中走捷径、从而产生知觉偏差。 选择性知觉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自我投射效应 宽大作用 对比效应一、选择性知觉 二、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1、第一印象的产生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它往往是以后交往的根据。2、第一印象的信息来源

11、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方所获得的印象,也包括看到或听到对方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 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直接资料是外表与才华。 双方见面时获得的间接资料是对方的背景资料介绍。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实验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大学生看,但看照片前对两组大学生的指导语不同 。指导语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 个恶习难改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著名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 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 对同样的照片做了极为悬殊的描述。 第一组的描述:这个人深陷的眼窝表明 了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顽 固不化的决心。 第二

12、组的描述:深邃的眼睛显示出他聪 明和智慧,刚毅下巴体现了百折不挠的勇 气3、第一印象的特征表面性片面性类化萨拉希夫妇混入奥 巴马国宴“蹭饭”4、第一印象的作用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叫做首因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它影响着以后的交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第一印象也是可以改变的。首因效应的经典实验研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S. 洛钦斯杜撰了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描写了一个叫吉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第一段文字“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它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着售货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

13、好文具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前一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了。” 第二段文字“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 路最荫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 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 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 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 柜台上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喝完之后 他就回家了。”洛钦斯把这两段相反描述的材料给予不同的组合: (1)描写热情外向的一段先出现,冷淡内向的一段后出现。 (2)描写冷淡内向

14、的一段先出现,热情外向的一段后出现。 (3)只出示一段描写热情外向的材料。 (4)只出示一段描写冷淡内向的材料。洛钦斯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织阅读一组材料,然后要求各组被试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怎样的一个人? 实验操作首因效应的实验结果组 别 条 件友好评价(1)(2)(3)(4)先出示热情、外向材料,然后出示相反材料 先出示冷淡、内向材料,然后出示相反材料只出示热情、外向材料 只出示冷淡、内向材料78%18%95%3% 其它试验: 对两个学生进行知识测试,共30题,各 答对15题。 被试小组印象:对前半部分答对多的人 印象是答对20.6题,后半部分答对多的人 印象答对12.5题 分析: 如果在进

15、入公司的第一次见面会上,HR 总监将把你介绍给其他经理,你是任由其 介绍、还是事先会和他沟通好?你希望总 监如何介绍你 介绍词里最显著的字眼是“海外学历、国 际企业工作背景、英文熟练、工作目标一 旦确定必要达成” “谦虚爱学习、愿意和企业里有经验的经 理交朋友、以往的任职经历中在每个企业 都从业时间比较长” 5、近因效应 最后出现的信息对认知者产生强烈的影响 知觉陌生人时首因效应明显 知觉熟悉的人时近因效应明显 演讲中时间短首因效应明显,时间长近因效应 明显 三、晕轮效应 在知觉了他人的某个特征之后,就会形成一个 整体印象,借此去推断他人具有其他的类似特征 ,就好像月亮周围的月晕将月亮的光芒放大一样 ,将知觉对象的某些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