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3423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9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幻灯片(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大纲复习范围:1、基础知识字词背诵内容范围:课后10首古诗、第15课古诗四首、童趣、 论语十则课内文言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世说新语两则 ,古代寓言两则(必须熟练掌握,见复习资料及课本)每课文学常识稍做了解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2、名句理解性背诵(1)龟虽寿中以高亢的语句,迸发出 的千古名句是 : _, ; , 。(2)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的诗句是: ,。 (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 浥清尘”,再写出两句含“雨”的诗句。 (1) 。 (2) 。 (4)你读过很多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请各写出 最喜欢的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

2、面不寒杨柳风(5)你已学过论语十则,请默写谈学习 态度的任何一则: 。8、成语“择善而从”是由论语中“ ”。概括而来的。(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 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 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的句子是,。 (10)论语十则中孔子关于“知”和“不知 ”的正确态度是_ ,现实生活中,我 们常常引用文中的_表示 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11)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 风光的句子是 _。表现诗 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泊秦淮中将读

3、者引入朦胧迷离的境界的 诗句是_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 情的诗句是_ 5、仿句要求 (1)句式一致 试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 语句句式相同。(请注意:考试时先划出句式 ) (2)内容统一 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要求 仿句与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 (3)修辞恰当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仿句练习:1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 ,让人;语文是 ,让人;语文是 ,让人。清凉可口的泉水,清甜解渴; 芳香浓郁的咖啡,温馨浪漫; 新鲜味美的果汁,滋心润肺。2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 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

4、股春风,轻轻 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提示:仿写时“朋友”这一话题不 能改变,句子形式大致相同,与例句 保持语意协调一致即可。 语言赏析题 答题技巧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从以下三步入手分析:(1)怎样写的形式(修辞,用词等)(2)写出了什么内容(写出了对象的 什么特点)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读者的感受情感例子: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 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 么珠光闪烁。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 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 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 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 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

5、继续 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A的赏析可以分解为: (1)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 的气势美(形式)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 ,红海滩的色彩之美(内容) (3)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者 感受) B句: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式) 生动地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和生命力 顽强(内容)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 意。 (情感)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拥有太平洋 (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词) 赏析:平时投入一点点,危急之时 会有很大的回报(内容),而且与 公司的名称紧密联系,用语生动形 象,通俗易懂。(形式)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理财周刊广告词 赏析: 理财杂志帮你

6、理财。围绕 “理财”展开创意,幽默的写出了理财 的重要性 (内容)运用颠倒的手法, 用语生动,耐人寻味。(形式) 课内现代文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简单归纳七上:2、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 特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叙事,后一部分 (也就是最后一段)抒发作者的感想。(1)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是: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 所学到的经验”,是战胜所有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2)由此可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 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地 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 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4

7、、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文章的主旨是由花的经历感悟到尽管我们会遭 遇到一些不幸与挫折,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鼓起勇气面对不 幸与挫折。9、我的信念作者玛丽居里。本文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性格、为人和理想、 信念的总结与回顾。文章先概括说明作为一个人,要 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以此来领起全篇。本 文语言质朴,感情表达真诚,表现出居里夫人作为一 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 迪和思考。 11、春朱自清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 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 12、

8、济南的冬天老舍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 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 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1、风筝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往事的一篇文章。讲 述了“我”和小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然而,就是这场 误会给“我”带来了终生的遗憾小时候,我无理地 将小兄弟快要完工的风筝毁坏。直到中年,一次偶然的 机会,使我认识到二十年前所做的的那一幕,简直就是 一种残酷的“精神的虐杀”。为此,我也采取了许多补 救的措施。然而,更令作者感到沉重的是:小兄弟竟把 一切都忘了。这也正是作者感到“四面有明明是严冬, 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的原因。23、散步作者莫怀戚一文叙

9、写了祖孙三代一起散步 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谅的真挚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中突出的一点 是“我”的敬老。 24、金色花是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作者借 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的形象。表达 了孩子对母亲的真挚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情 深。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叶赞美母亲 的散文。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 母亲,以达到“我”是就雨打风吹的荷花,而母亲 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从内容上来说这 是写母爱的散文;从写作技法上来说这是一篇借荷 花喻人,歌颂母爱的散文 。 26、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这是篇

10、童话。本文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 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文章以讽笑之 鞭无情的挞伐了封建王朝,无情的鞭挞了从至高无上的 皇帝到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剥下他们身上的礼服,把 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 等等恶行,掏出来示众。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 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7、盲孩子和她的影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的主 题是“爱”,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 。文言文复习复习什么?1、课文背诵2、文学常识3、字词翻译,文意疏通(加点字解释必须依据注解)4、文言现象归纳(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等)5

11、、课文内容理解(详见笔记、复习资料补充)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句子翻译: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友人惭

1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课文内容理解1、必须会背会写咏雪中两句雪的比喻句。2、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 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 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 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 的父亲。 4、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 “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 蔑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孤舟

13、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关于雪的诗句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 ,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 加以反驳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敏懂礼,爱憎 分明,不卑不亢的性格。谢道韫:因其比喻精妙,后人用“咏絮之才” 来称赞有文采的女子。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 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 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 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 ,连亘六七里,居然 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 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 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

14、汉。楼五架,窗扉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 ,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 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 市肆【市肆( )】,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 云。句子翻译: (1)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始悟为山市。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 历在目,以亿万计。 (3)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 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 遂不可见。 课文内容理解1、作者描绘山市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2、山市形成的全

15、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作者怎样描 绘山市的变化的?)3、山市的特点是什么?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5、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那时的人们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三个阶段:1、初现阶段:从孤塔到宫殿的出现 2、发展阶段 :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消失阶段变化快,变化无常忽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 倏忽结尾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因为人们当时“见山上 ,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无法科学解 释这一现象,所以只能采取迷信的说法。时间顺序论语十则 (红字加点字解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