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296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3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文言文重点问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用的是虚笔。“割”字用得极好,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 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 的形象。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 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 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不仅 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 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诗人昂扬向上、 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远大抱负, 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石壕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

2、情, 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从内容上看,它是叙事诗。望岳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望岳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诗人昂扬向 上、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远大 抱负。春望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春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 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 深沉真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 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

3、音信,此时的一封 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 了诗人思念家人的深切感情。 “家书抵 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 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1、这篇文章以_为线索,记叙了 渔人、 的过程,虚构了一个 _ _理想社会,后来人们用成语 “_”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 静的世界。 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景色优美、人 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 活安定、民风淳朴 世外桃源2、作者是( )朝代的( )桃花源记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

4、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 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 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描写 桃花源 自然环境的句子是?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句子是?描写 桃花林 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书,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用原文回答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

5、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文中能表现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 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语句是?不足为外人道也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展示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1) 伛偻提携 老人和小孩 (2)展示出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 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9.渔人出桃花源时, “处处志之”,为什么再 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 骥再寻,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似 有而无、似真而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境界;增

6、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9、概括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10、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中? 景色优美、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 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幸福快乐、民 风淳朴的社会。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1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 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 活而叹惋。1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出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虚构一个理想的“世 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生活的不 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应怎样看待陶渊明的这种政治理想呢?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为人们 提供了一个精

7、神的归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 寄托,得以安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不思进取、消极避世的心 理。而今的青少年应敢于幻想、敢于行动,勇 于直面现实,而不要消极避世。三、默写1.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5.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6.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7.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8.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9.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10.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11.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12.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 自好的生

8、活态度,表达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世风的批评。陋室铭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1、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2、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陋室不陋居住环境环境优美交往之人交友高雅生活之事生活闲适作者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说:何陋之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4、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山 水比喻起兴山 仙水 龙陋室 德馨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 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

9、诸葛、子云是怎样的人?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作者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 贤人的志趣和抱负。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 引用下句? 因为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子云自比为君子,”君 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短文中,所以只引用下 句,省略后留有余味,反问点题。6、引用孔子话的作用:反问,引用典故,引 人深思,突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怀,突出“陋室不陋”,与”斯是 陋室”相呼应。2、采用 写法,借陋室的 来衬托室主人 的美好; 用主人 的美好说明陋室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仙 和 龙 比喻( )的人1、用来 或 的文字,要求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用韵

10、 托物言志陋品德 品德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品德高尚铭是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 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 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牡丹是从反衬莲的君子 形象。 态度?对菊花保持中立;对牡丹否定 鄙视对莲花赞美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 脱俗,作者持中立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 贪慕富贵,追名逐利,否定鄙视的态度。对莲是 赞美的态度。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11、什么?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写作目的。4、短文第一节从( )( ) (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四、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核舟记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 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 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

12、记 则多用说明。核舟记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 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核舟记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 的高超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了我国 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 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对比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戒骄傲,勿卖弄。陈尧咨:骄傲自大 不可一世 傲慢无礼卖油翁:谦虚 不自夸 体现智者超然物外之态1、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个场面。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的 态度;

13、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 、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 咨 的态度。4、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课堂练习: 射箭酌油公亦以此自矜 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自矜(或骄傲 傲慢无礼) 睨之 但微颔之轻视(或轻蔑) 无他 但手熟尔熟能生巧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人应有一技之长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7、艺无止境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10、智者超然物外公亦以此自矜。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课后练习:揣摩加点词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