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164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G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 诗歌创作活动时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三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方法。 诗歌鉴赏表 达 技 巧 05 06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 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象征 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对比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比兴(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铺垫、 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一)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

2、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 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

3、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 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

4、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 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1)侧面烘托,以景衬景(情):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 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 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

5、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 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 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 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2)以景衬情: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 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 “西风” “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

6、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3)以景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 景。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析】诗的前四句描

7、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喜景衬哀情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

8、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 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 又叫写物诗。 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 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

9、来衬托。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例如:姜夔扬州慢

10、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 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 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 今衰的感慨。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11、,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 达诗人要自由自在, 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12、 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 主要对象。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析】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

13、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 检测练习 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 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 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 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 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 作者因永王璘 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14、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 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 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 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 破静,愈见其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