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7757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知识难点讲解(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诗歌鉴赏 二、标点符号及修改病句 三、记叙文答题技巧 四、文言虚词 五、必考名著一、诗歌鉴赏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 的) 包括内容:1.抒情言志的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 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

2、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 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 、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 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

3、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 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 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 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 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4、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 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 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 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 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 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

5、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咏物诗 ;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以物象为题; 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 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 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 、孟浩然。 山

6、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 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 常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 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 ,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 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

7、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 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 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 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

8、乡怀人之情,所以 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 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 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 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 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

9、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 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 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 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 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 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 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 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 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 低沉哀婉,伤

10、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四、常用意象 1、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 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 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 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 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 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

11、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 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 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 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 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 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 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 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考场回声 标点符

12、号的使用 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方式有以下几 种方式:判断所给的几句或一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 误,选出正确的一项;选出几组句子中误用标点符号的 一项;根据表达的需要,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 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使用不正确的标 点符号;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用标点符号所起表达作 用的正误,做出选择2002 浙江杭州卷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 B成败与自己的想像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 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

13、的成功。 C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 D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韵,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 声画,画是无声诗。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冒号、分号、引号与句号的连用及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 掌握情况,检测其运用能力。这是一道正选题,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牢固掌握题目 要求所涉及到的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语 境。最后要运用平时积累的有关标点符号使用中变化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此题A项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标注冒号时,不仅要有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 需要,而且要有比较大的停顿,而这个句子标注冒号的地方

14、没有较大的停顿,因此 不宜用冒号;B项中第二分句是分开的两句话,其内容是并列关系,故使用分号; C项中所引用的两句咏梅诗只是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句末句号要放在引号外。 D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答案:B2003 辽宁卷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 )A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 1987年3月3日。 B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C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 预定的轨道。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解析:这是一道错选题,考查涉及标点符号中破折号、句号、逗号、引

15、号、顿号等 的正确使用,考查的重点是逗号和句号在使用上的易混现象。解答这个选择题,关键 在于熟练掌握单句中逗号的使用规律,选项B中的句号的使用就不符合要求,因为在 单句中,表示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停顿,一般用逗号。 答案:B2004 南京卷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 在第33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了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标 识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由“浪花” 、 (A)“鸟”、“手”以及“珍珠”(B)的图形 组成。“浪花”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提醒人们与海洋和谐相处 ; (C) “鸟”颈的空白 处象征渤海湾,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相呼应。各种图案统一

16、在圆形中,体现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D)这一哲学思想。 解析:这道题的难度不大,需要判断的标点只有四个,考查的是顿号、分号、引号和 书名号的用法。前三个的用法非常规范,唯有D选处是明显的错误,因为这里的“天 人合一”既不是书名、篇名,也不是报刊名。 答案:D 2004 襄樊卷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B气质的形成包括“实”和“虚”两个方面。 C保尔的一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问号、引号、书名号以及引文末标点的用法。A项中尽管有疑问 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却不是疑问语气,两处问号都应用逗号。C项“告诉”的是“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道理,而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